1 / 46
文档名称:

13-冯友兰解析.ppt

格式:ppt   大小:146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冯友兰解析.ppt

上传人:baba 2022/5/13 文件大小:1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冯友兰解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冯友兰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主要著作有所谓“三史”、“六书”。“三史”即《中国哲学史》(1931,1934)、《中国哲学简史》(1948)、《中国哲学史新编》(1982~1989);“六书”即“依照某理之实际底事物少,某理不因之而减。(新理学,贞元六书,41页)
评论:此理世界事实上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黑格尔的确定精神。

2-1 物之为物必有是气
冯友兰:在新理学形上学的系统中,其次组主要命题是:事物必都存在。存在的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都有其所以有以能存在者。借用中国旧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新原道,贞元六书,846页)
说明:凡实际底存在底物皆有两所依,即其所依照,及其所依据。其所依照即其类之理,……其所依据以存在,即实现其理之料。
料有确定相对之分,如砖瓦对于房子而言,即是相对底料;
冯友兰:今试随意取一物,用思将其全部之性,一一分析,又试用思将其全部之性,一一抽去。其所余不能抽去者,即其确定底料。(新理学,贞元六书,47页)
冯友兰:此所谓料,我们名之曰气;此所谓确定底料,我们名之曰真元之气,有时亦简称曰气。(同上书,48页)
2-2 真元之气为无名
冯友兰:气既无性,故不能对之作任何推断、说任何命题,亦即不能对之有任何思议、任何名状、任何言说。( 新理学,贞元六书,48-49页)
说明:气完全是一逻辑底观念,其所指既不是理,亦不是一种实际底事物。一种实际底事物,是我们所谓气依照理而成者。 (新理学,贞元六书,49页)
若就道是无名说,则道家所说之道,颇有似于我们所说真元之气。(同上书,50页。)
评论:冯友兰所谓的气,类似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质料(matter)
2-3 无极与太极
冯友兰:我们的系统所讲之宇宙,有两个相反底极,一个是太极,一个是无极。一个是极端地清晰,一个是极端地浑沌。……太极是全部之理,所以全部之名,无论事实上已有或未有,皆为太极所涵蕴。所以太极是出名而无极是无名。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新理学,贞元六书,53页)
依照——理——太极——清晰
依据——气——无极——浑沌
2-4 冯友兰的理气论与程朱理学之比较
2-41 相同性
朱熹: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无极而太极,只是无形而有理。(同上)
无极而太极,不是太极之外别有无极,无中自有此理,又不行将无极便做太极。(同上)
2-42 不同性
2-421
理、气的区分在程朱理学中具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意义。
朱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
而在冯友兰哲学中,理、气均是抽象而得的共相,都是纯粹的逻辑观念。
2-422
程朱讲“理一分殊”,认为“同者理也,异者气也”,(朱子语类卷一)把事物的差异归之于气禀的不同,而冯友兰则认为,气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归定性。具体事物之所以成为各不相同的某种事物,乃是由于它们依照不同的理。这事实上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论。
2-423
程朱所谓“理”是一个“全”的概念,它具有囊括一切和主宰一切的性质;而冯友兰所谓“理”,则是一个“类”的概念,它产生于对事物属性的抽象。
2-424
在程朱等人看来,封建纲常乃是人类社会所须恒久依照之理,所以是不变的;而在冯友兰看来,此种理,只能算是“一种社会之理”,所以是可变的。

3-1 由无极向太极的流行
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三组主要命题是: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全部底流行,谓之道体。一切流行涵蕴动。一切流行所涵蕴底动,谓之乾元。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无极而太极”。(新原道,贞元六书,848页)
说明:存在是一流行。……存在必接着存在,然后才不至于不存在。接着就是流行。事实上没有仅只存在底存在。……所以凡事物的存在都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新原道,贞元六书,848页)
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的存在就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同上书,848页)
3-2 造化
冯友兰: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阶段。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大用流行,亦称造化。事物之成、盛是造;其衰、毁是化。一切事物之造及化,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名曰造化。一事物又各是一造化,就其各是一造化说,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名曰万化。或亦以化兼指造化;所以亦说“大化”。大化流行,亦即是大用流行。(新理学,贞元六书,71页)
评论:强调万事万物之运动,强调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此一观点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