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南山国的千年古驿路
萧春雷 阮任艺 每条被人类脚掌蹭亮的古道,都会成精,形成自己的性格。杉关和仙霞关,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霜天晓角、猎猎旌旗的画面。崇安分水关,漫山遍野,弥漫着清新的茶香。站岭古道上,如同雕塑,无声地走过一东南山国的千年古驿路
萧春雷 阮任艺 每条被人类脚掌蹭亮的古道,都会成精,形成自己的性格。杉关和仙霞关,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霜天晓角、猎猎旌旗的画面。崇安分水关,漫山遍野,弥漫着清新的茶香。站岭古道上,如同雕塑,无声地走过一群群扶老携幼的农民……岁月悠悠,王朝更迭,雄关依旧。我猛然发现,那些川流不息运送着物产、军队、官员和移民的古道,是福建人文面貌最有力的塑造者。
福建号称“东南山国”,全境皆山,仅东南沿海有几块破碎的河流三角洲,交通极其不便。横亘西北的武夷山脉,长达550公里,仿佛一列巨大的屏障,阻拦福建与内地的交往,幸好还有几处险峻关隘,逐渐发展为主要的出省道路。
我们先看公元前111年汉军入闽的路线。当时,闽越国叛乱,汉武帝遣大军多路进攻福建。一路是海上进攻,从浙江渡海到到福州。汉军浮海完全是出于无奈,闽东沿海多山、多海湾,大军难以逾越。一直到20世纪,闽东始终缺乏一条沟通闽浙两省的良好道路。福州通往内地的陆路,都要经过闽北的南平。
反过来也一样,汉军进攻闽越国的四路大军,均指向闽北:一路从江西广昌入闽,经过建宁、泰宁到邵武;一路从江西黎川越杉关入闽,经过光泽到邵武;一路从江西铅山穿越分水关入闽,经武夷山到建阳;一路从浙江龙泉入闽,进攻浦城。这四条道路,奠定了福建日后省际交通的雏形。
清代,福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驿路系统。驿路,相当于今天的国道,是以京师为中心,分达各省并沟通省际交通的主要干线,又称官马大道,沿途设有驿站服务。福建省内的驿路,大体上构成一个圆环,其路线是:从福州府出发,西北上延平府(南平),再西行经顺昌、将乐、明溪、清流至汀州府(长汀),再南下上杭、永定、南靖至漳州府,最后往东北经同安、泉州府、惠安、兴化府(莆田)、福清回到福州。这条驿路把福建的山区和沿海主要府县连成一体。
清代还设有铺路,等级较低,主要沟通府、州、县之间的交通,沿途设有急递铺,相当于今天的省道。闽东地区没有驿路,但有一条铺路从福州出发,串联起连江、罗源、宁德、福安、福宁府(霞浦)、福鼎,出分水关就可以抵达浙江的瑞安和温州。
在福建清代的驿路里,最重要的还是几条出省道路。它们历史悠久,交通繁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首先是翻越仙霞关的驿路。这是福州通往北京的主要交通干线。从福州出发,逆闽江、建溪、南浦溪而上,先后经过延平府(南平)、建宁府(建瓯)、浦城,翻越仙霞关,抵达浙江江山县,再顺衢江、富春江、钱塘江而下杭州,最后沿京杭大运河至北京。其中,从福州三山驿到浦城小关驿,福建境内共1085里。考虑到从福州到北京的漫长旅程里,只有仙霞岭一段200多里需要陆行,其余旅程均可行船,这是一条相当便捷的道路。福建士子赶考,官员晋京,商旅往来,首选这条驿路。
穿越仙霞岭的道路很早就有了。唐末,黄巢十万大军开七百里山路进福建,仙霞岭才辟为闽浙之间的主要通道。此后,元军入闽,清军入闽,都经过仙霞岭,抗战时日军也想循此道入闽,被中国守军击退。这是一条充满历史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