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摘 要:随着检验标准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要求的提高,为解决公路工程关键检查项目的钢筋保护层合格率。通过四角定位、卡具应用、倒角控制及垫块应用,同时通过检查检验及时纠偏。保证了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弹出的墨线位置进行安装,安装后使用钢尺检查保护层是否达到规范要求,若保护层存在偏差,使用手拉葫芦吊钩调整钢筋位置以达到规范要求。对于关模后调整较大的墩柱钢筋,在浇筑墩柱混凝土过程中不能放松手拉葫芦缆绳,待混凝土终凝拆模时再施放。
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1)采用电磁波法和钻孔法相结合(电磁波法为主,必要或有疑问是用钻孔法进行验证)的方式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目前,国内使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原理多数为电磁感应法[3],即仪器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向内部发射电磁波,形成一个小型电磁场,构件内部的钢筋切割磁感线产生一个感应电磁场,感应电磁场的强度和空间梯度变化等与钢筋的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有关,通过仪器测量感应电磁场的强度变化,再通过分析处理,就能确定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参数。
(2)检测前,检测人员要注意对测定仪器进行调零,调零时探头尽量远离金属物体。检测过程中,注意随时检查检测仪器的零点状态。 (3)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探头要尽量避开钢筋接头和扎丝,提前根据设计资料了解钢筋直径、安装位置等情况,在仪器中设定钢筋直径等参数,否则检测结果偏差很大。
(4)在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制作钢筋混凝土标准块上进行检测,找出仪器修正值。
(5)检测墩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时,应避开套筒位置,因桥梁钢筋布筋较为复杂,检测时结合设计图纸,需要对每个位置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桥梁墩柱检测时,同一个检测断面会存在三种或以上布筋形式(主要为箍筋,见图3),在检测前,应对相对应布筋的标准块进行检测,找出修正值,在检测时,与设计图纸相结合,对每个部位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6)在混凝土表面标准确定出钢筋位置后,按下列方法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首先需要设定仪器的量程和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读取第1次检测值(注意避开模板接缝、钢筋套筒、接头和扎丝等),同一位置要检测2次,读取第2次检测值。当同一位置的2个检测值相差小于1mm时,检测数据有效,否则应按无效处理,并查明原因,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可以更换钢筋探测仪器或直接钻孔验证。
(7)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本身有磁性,检测仪器选择的参数与实际不符,检测位置周围有被检钢筋以外的磁性物质(扎丝、焊渣、连接套筒等)都会影响检测的精度:
混凝土表面如果不平整或比较粗糙,直接进行测试,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因此在测试前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建议采用砂轮打磨机进行打磨,再开展测试,以减少误差。
同一仪器在对同一钢筋进行检测时,如果设置的钢筋直径不同,检测结果会有差异,一般是仪器中输入钢筋直径大于实际值,仪器显示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实际值,输入钢筋直径小于实际值,仪器显示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实际值(经多次钻孔或制作标准件测试比对)。
国内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的探头多为长方体,两端中部标记有基准线,测试时探头长轴线与钢筋保持平行,并做垂直移动,仪器在显示读数时稍有滞后现象,实际钢筋位置较仪器移动方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