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实现两个百年计划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性规划(3000 字) 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性规划——学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朱月龙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 10月 29 日胜利闭幕了,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对于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展示了远景规划。待明年三月份的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会使其变为国家的意志。《建议》于 11月3 日全文公布后,在我国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未来五年的“规划图”和“施工图”, 它必然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在当前和更长远的时间里学习和领会它的基本精神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诸多亮点和看点。自从 1953 年开始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 到今天已接近完成了十二个五年计划。不过在名称上有计划和规划的改变, 从 2010 年5月 21 起,国务院将五年计划更名为五年规划,当时的解释是规划更具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但无论名称发生怎样的变化,其性质、目的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每一个计划或规划的完成,都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全国上下都会欢欣鼓舞。此次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的出台,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的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其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深刻内涵看都具有诸多亮点和看点。(一) 十三五规划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从国际国内的大趋势来看,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发展环境、条件、要求、任务等都发生了变化,更与众不同的是它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为了实现中国梦,我国确定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到 2020 年建党 100 周年前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国 100 周年前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三五规划正处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上。第一、未来五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最后冲刺在这五年,决胜在这五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在这五年。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她要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另一方面又要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必须要开好局,起好步。所以实现十三五规划比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加重要。人们注意到,在全会上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详尽的说明。按照惯例, 一般由国务院总理对《建议( 讨论稿)》进行说明的, 由总书记作说明尚属首次, 这就更凸显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十三五规划重大意义的看重程度。(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领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阅读公报全文可以看出,“新常态”贯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全部内容当中。公报称,“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4 年5 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述。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重要论述是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作出的重要战略判断。”何为“新常态”?“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 一是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 10% 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 7% — 8% 的中高速增长; 二是从结构层面看,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三是从动力层面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四是从风险层面看, 今后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经济发展不可能要求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 经济运行需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常理的。“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站在决策者的角度,以“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政策的选择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会议强调,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