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潮州陶瓷文化.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州陶瓷文化.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5/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州陶瓷文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潮州陶瓷文化
一、潮州获“中国瓷都”的荣誉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潮州陶瓷文化
一、潮州获“中国瓷都”的荣誉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潮州获得了“中国瓷都”的荣誉,那么潮州是在哪一年获得该荣誉的呢?潮州为何能获得“中国瓷都”的荣誉呢?我将通过以下五方面对潮州陶瓷进行介绍,相信大家能得到答案。
二、潮州陶瓷的历史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的先民——陈桥人、池湖人等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唐宋是潮州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突飞猛进,产品经过海路销往东南亚及西亚各国,潮州有全国最长的北宋笔架山十号窑。
明、清朝至民国时期潮州陶瓷生产中心移至枫溪区。这时期名师辈出,陶瓷产品渐渐多起来,有单色釉瓷、青花、彩瓷等品种,运用富于潮州工艺特色的堆贴、通花、写生等装饰,器形丰富多彩,将潮州陶瓷产业推向新高峰!
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烽火连天,中国的瓷业在战火中逐渐枯萎,潮州的瓷业也在战争中挣扎发展。至1915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潮州陶瓷业在这时候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瓷器品种也有创新和提高,作为潮州美术瓷四大类之一的通花瓶就在这时期被设计制作出来。


建国后,潮州陶瓷经历生产自救、公私合营、生产合作社和大跃进时期的企业归并后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此时,潮州陶瓷制瓷人也不断潜心研究,致力技术创新,涌现了一批名家,如林鸿禧、郑才守、陈钟鸣等。林鸿禧,是对继承和发展潮州瓷塑艺术有重大贡献的瓷塑艺术家。该作品是其表现戏剧故事中的“况钟访鼠”,作者抓住一静一动的瞬间动作,成功地刻划出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
潮州人民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陶瓷业,整个潮州陶瓷业逐步朝外向型方向发展。11015年枫溪建区后,枫溪的陶瓷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陶瓷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国际化高速发展。现在已经能制造出陶瓷筷子,陶瓷刀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好了,介绍完潮州瓷业的发展史,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陶瓷的制造过程。
三、潮州制瓷工艺介绍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潮州以制造瓷器为主,陶瓷的原料是由黏土经过淬(翠)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