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古诗文比较阅读.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文比较阅读.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22/5/19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文比较阅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七——九年级古诗文比较阅读练》与《口技》选段
(二)《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选段
(三)《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
(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墨子·公输》选段
(五)《五柳先生传》与,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1、解释加点的字。
⑴斗折蛇行(斗: )
⑵念无与为乐者(念: )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翻译下面句子。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乙文篇幅虽短,却写景抒怀功力独到。在解衣欲睡之际,忽月色入户,睡意全无,于是欣然起行。良辰美景,缺少同乐之人,着才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切都像是信步由之,信笔书之,无意为文,却文笔自然。文中十八字写景,可谓少矣,但都描绘得生动感人,有如神助。
B、乙文中苏轼岁遭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
C、甲文语言简练、生动,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D、甲文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4
【参考答案】
1、⑴像北斗星一样 ⑵考虑 2、B(连词,解为“来”)
3、⑴潭中大约有一百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一点依靠也没有。 ⑵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C(应以作者游踪为线索)
(三)《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所选诗与文的作者都是________,词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_,文中的“闲人”指的是________
2、“丙辰中秋”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分别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____和____。
3、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念无与乐者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B、遂至承天寺 寡助之至
C、告之于帝 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愿人长久
4、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的咏月名句中,最贴近本文所写心境的一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