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一、整体概述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的武汉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大铁路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 0 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目前, 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 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 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随着天和机场第二航站楼的投入使用, 武汉将成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这样武汉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 武汉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及城市交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二、陆路运输现状及蓝图(一)公路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 万公里( 含通村公路) ,其中有 316 国道、 318 国道、 106 国道、 107 国道经过武汉,另外有 16 条省道在这里交汇。在高速公路方面,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 市内又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武汉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 》,提出要逐步将武汉建成面向世界的全国性交通枢纽。规定中指出公路方面要增加内环线硚口路至常青路、二环线发展大道至硚孝高速公路、珞狮南路至文化大道、珞狮南路至高新一路、友谊大道至三环线、墨水湖北路至三环线等环线切向快速放射线和联络线, 提高环线交通节点交通疏散功能。三条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汉口要新增 9 条连通路, 这样就能完善三镇内部道路系统。汉口地区打通建设渠路、建设大道延长线、中一路、塔子湖西路、新华西路、三眼桥北路、金墩路、银墩路、古田四路等 9 条穿京广、汉丹铁路的连通路,强化京广、汉丹铁路沿线地区南北向道路建设。汉阳地区完善四新、汉阳旧城等地道路网络, 增加至黄陵、大集方向的出口路。武昌地区重点建设垂江道路,增加武昌中心区与杨春湖地区、关山地区的连通路,改善环东湖风景名胜区交通条件。完善三镇次、支路网,改善交通微循环。另外, 在部分客流低于轨道需求的发展轴上先修建快速公交系统(BRT) 作为轨道交通的替代方式。 2020 年规划 BRT 线网方案由 6 条线路构成,总长 125 公里。 6 条线路分别为:汉口火车站——蔡甸、四新——鲁巷、新荣村客运站——阳逻、武汉体育中心——常福、流芳——东湖高新、武汉站——白玉山。(二)铁路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它是 32 条铁路运输线的集结点, 年货运量近 6000 万吨, 客运量达 2900 多万人次。京广铁路穿城而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铁路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