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方案信息化管
唯一性:与了解程度、角度、观念、环境等有关。
知识具有不完全性:与认识程度等有关。
举例。天阴闷热且有雷电,则 80%要下雨。
四、模型(选讲)
1、定义
模型(model)是指对于某个实际问题或客观事物、规律进行抽象后
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
2、类型
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高度抽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组数
学表达式(公式)。
程序模型:对实际问题求解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法。
逻辑模型:描述某类问题时的逻辑表达方式。
结构模型:系统按照一个个子系统有序构成的结构形式逻辑关系—逻
辑结构模型;物理构成关系—物理结构模型。
方法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基本形式。
分析模型:对问题的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加图表等或思路、工具等。
管理模型:对问题和业务管理控制方式的统称。
数据模型:设计和建立数据库时,用于提供数据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
式构架。
系统模型:系统内部的结构形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
3、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
客观、正确地调查和分析索要解决的问题;在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关键所在后,根据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抽象地建立起求解问题的模型;
考察和证实模型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实际问题运行的规律。
五、模式(选讲)
1、定义
模式(pattern)指一种工作或运作方式,或称为范式。兼有指导思
想、政策措施、执行步骤、运作过程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模式可用于宏观,也可用于微观。
2、类型
针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而言的开发模式。包括从整个系统的构思、规
划到开发、实现、运行管理的一整套实施运作方法。
针对系统分析和系统运行而言的管理模式。实际管理工作中从管理方
法、管理模型、管理过程到数据收集、分析统计等整个运作过程。
针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而言的处理模式。如形式化信息处理
表达方式—巴斯克范式;数据规范化范式等。
六、系统
系统(system)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1、系统的要素
系统环境(Environment):环境和系统应互有一定影响。
边界(Bounder):系统与环境分开的假想线。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交
换。输入/输出(Input/Output):与环境发生联系。
组成要素(Element):完成特定功能而必不可少的工作单元(子系统,
subsystem)。
系统结构(SystemStructure):系统的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接口(Interface):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2、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一个系统由多个要素所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缺一不可。
目的性: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强烈的目的性,是系统的主导,决定
着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关联性: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
机制,它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层次性:一个系统被包含在更大的系统(environment)内;其要素本
身也可能是一个小系统(subsystem)。
环境适应性: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物质、能量、信
息交换,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没有生命力。
3、系统的一般模型
4、类型
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不同分类方式,由不同的结果。
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自然系统:客观世界自然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举例。血液循环系统、天体系统、生态系统等。
人造系统: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作出有规律的安
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
举例。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等。
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大多数系统属于复合
系统,复合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的参与。
举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
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
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
按照要素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将系统分为:
具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开放系统和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