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5/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
谢 灵 摘要:悲剧,又称悲剧或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美的一种存在形态 ,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利(否则是正剧或喜剧),而遭到摧残、打击,甚至毁灭。这又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因而引起人们撕心裂肺的痛苦。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描写“与我们相似”又带有某些弱点的好人,通过他们不应遭受的毁灭引起观众的悲悯与畏惧,人将这种悲苦之情宣泄出来,就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一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性范畴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以后,真正把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来探讨的是黑格尔。他充分强调悲剧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为悲剧性的根源不在于个人偶然原因,而在于两种正义的又都有片面性的伦理观念、精神力量之间发生的必然矛盾冲突;悲剧性通过对片面性的惩罚,使人产生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不是每个人的死亡都是因为自己的罪过。他充分强调悲剧的正面崇高素质,批判黑格尔不是从生活,而是从理念必然性出发界定悲剧性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但由于仅把它理解为:“人生中惊心动魄的事”,从而否定了悲剧性与必然的联系,则又是对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合理内核的抛弃。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来看,悲剧性冲突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的悲剧。它根源于新生事物本身的不够强大,或是具有片面性,从而形成丑在实力上而不是在精神上压倒美的悲剧。二是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旧制度与新生世界的冲突。它主要是由于曾经是先进、合理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在一定阶段上转化为旧的力量,而与社会历史进程相矛盾,但它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存在的合理根据,因而它的毁灭具有一定的悲剧性。其二是旧世界事物之间的悲剧。在旧世界内部,居于统治地位与处于在野境地的代表人物之间,常常存在尖锐的矛盾。后者对前者的激烈对抗,可能在客观上反映着某种阶段的历史必然要求,但他们受阶段利益的局限,不可能在根本上与新生的社会力量站在一边,终将走向必然失败的结局,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悲剧意义。此外,社会主义社会也可能产生悲剧性冲突,但其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在于新旧事物的矛盾斗争。
三、人们从悲剧的结局中看到的是肯定性力量的合理性和必胜趋势,并且产生崇高感
恩格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概括悲剧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二者都强调悲剧的本质在于:在实践主体与现实客体由矛盾、斗争而趋向统一的过程中,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现象上被否定(如壮士殉难,英雄牺牲)而实质上被肯定,暂时受挫折(如正义失败,革命受挫)而终将获得胜利。





由此可见,悲剧在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22页)悲剧性是崇高的最深刻的一种,但崇高并不一定引起悲痛,而且还能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这是与悲剧不同的地方。因此,属于悲剧范畴的审美对象,它虽然令人悲痛,但又能使人化悲痛为力量,感奋振作,提高精神境界。
悲剧中被毁灭的是“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