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头皮针于1957年发明,目前仍是使用广泛的输液工具之一。
第一页,共六十五页。
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
穿刺前准备
穿刺技术及流程
护理
第二页,共六十五页。
一、 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
(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做到一针见血,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十页,共六十五页。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家长对护士期望 值过高、
对医学缺乏了解、言语
不当等加重护士
思想负担。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五页。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2、穿刺时小儿不配
合,头部摇摆不
定,难以固定穿
刺部位皮肤,导
致穿刺失败。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五页。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3、部分患儿静脉暴
露不清晰、血管
不充盈,增加穿
刺难度。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五页。
动脉   触诊有搏动感,啼哭时无明显充血扩张,呈弯曲张,一般较粗,外观呈紫红色,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立即变白,滴入需较大压力,血液多呈离心方向流动。
动脉与静脉的区别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五页。
动脉与静脉的区别
静脉  触诊无搏动,啼哭时充血明显,呈树枝状,一般较细小,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易滑动,外观呈浅蓝色,液体滴入顺畅,血液多呈向心方面流动。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五页。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一般无静脉瓣,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五页。
静脉管壁内面具有半月形向心方向的静脉瓣,可阻止血液逆流。四肢的浅静脉,静脉瓣较多,大静脉、肝门静脉、头颈部的静脉一般无静脉瓣。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五页。
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
掌背静脉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五页。
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
头静脉
头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五页。
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
足背边缘正中静脉
第三十页,共六十五页。
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
颞浅静脉
额静脉
耳后静脉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五页。
1、正中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五页。
2、颞浅静脉 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五页。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3、耳后静脉 此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显露清楚。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五页。
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额静脉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枕静脉
原因: 前者比后者更易接受且便于观察、 固定
选择的顺序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五页。
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本人经验:
一摸
二看
三观察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五页。
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本人经验:
一摸: 是指静脉的弹性及走向,
适用于头皮上较粗的血管。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五页。
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本人经验:
二看:指针对较细的静脉,看静脉
而言,宁可选择细而直的血
管,尽量不选择虽粗但静脉
分支较多的血管。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五页。
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本人经验:
三观察: 主要是针对皮肤较黑的患儿,
头皮静脉在皮肤表面若隐若现
可用拇指或棉签进行局部推压
使局部皮肤变苍白的同时进行
观察,这样容易找到隐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