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太极拳说课稿
24式太极拳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4式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及1——3式。下面我将从1、指导思想2、教材分析3、,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 识,通过玩中学,玩中练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内容都 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 二、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进行太极拳练习,积极参与到体 育活动中。 2、使学生基本掌握“揽雀尾”的技术动作及攻防含意。 3、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反应和身体协调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太极拳技术中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 本节课揽雀尾动作中就包含了棚、捋、挤、按四法,是学生 掌握的教学重点。其中,在攻防练习中四法的应用与身体的 协调用力是教学难点。在练忆: 棚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
还着势难逞。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四、教法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从学生本身 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 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学:精讲多练,抓住重、难点。 2、示范法教学:动作规范、美观大方、采用多角度示 范。 3、巡回指导教学: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巡回指导、及 时指出错误动作。 4、自由练习教学:给学生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使 学生自主的学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5、竞赛法教学:通过小组间的比赛,互相促进提高, 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 意识。 五、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安排 1、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 2、揽雀尾动作的练习 3、分组进行棚捋挤按四法练习 4、进行攻防练习 六、“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预计 8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教学目 标。练习密度:约 45%;运动负荷:约 30%
篇三:太极拳说课稿
体育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们介绍的是吴氏太极拳十六式中的第3、4、5式。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主要从杨氏太极拳的拳式发展创新的。杨式太极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渴望有所成就,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在道德修养方面大多数认为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内省精神,在人际交往方面或我行我素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乐于奉献的精神,社会责任感淡薄;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他们求知欲强,渴望对运动有深层次的了解,具备了独立思考、对知识的判断、融合等能力,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个人素质的培养
。但对太极拳接触甚少。当前,我们强调人文底蕴培育与职业应用能力培养的融合,太极拳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对陶冶人的外在仪表及内在修养颇有裨益。因此将太极拳教学作为一项必学内容,将太极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发展协调性、培养学生对武术兴趣,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悟每一个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定意念
四、教学重点:白鹤晾翅动作协调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五、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
(1)认真备课,教法多样化,精讲多练,重点放在学生动作规范的培养和提高上。
(2)将太极拳理论知识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其理论知识。
(3)镜面示范、背面示范相结合,口令指挥,分组互助练习、巡查纠正。
(4)根据大部分错误对学生进行评价。
2、学法
(1)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
(3)学生分组自评自练
(4)集体练习
六、场地设计与组织
分成两组,让学生对比竞争学习。
六、教学过程
1、上课师生相互问好。(1′)
2、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3、跑步
3、热身运动
(1)肩部运动 (2)腰部运动 (3)踢腿运动(4)劈叉练衡
设计意图:
充分活动身体 防止肌肉拉伤
4、教师师范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的动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进行动作模仿
(1)教师做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3′)
(2)学生自己进行模仿
(3)两组学生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
通过竞争,使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