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最喜欢的科学范文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
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 学、生物学和社会学。
科学的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科学的内涵代表的一代 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200年 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 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 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 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细节方面的补充和发展。
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 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 辐射、光电效应等等。
在这个新形势面前,物理学家一般企图以在旧理论框架内部进行 修补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则不为旧传统所束缚, 在洛伦兹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 了本质上的变革。
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
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这一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内。
它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深 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进一步揭 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发展了物质和运 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 一步揭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时不可能离开物质而 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它并不是平坦的欧 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他推断光在引力场中不沿着直线而会 沿着曲线传播。
这一理论预见,在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 实,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
1938年,他在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即从场方 程推导出物体运动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时、物质、运动和 引力之间的统一性。
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论的研究,6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和天文 学的巨大发展受到重视。
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用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 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 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
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 大战。
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
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 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 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
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声明。
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一爱 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在20世纪思想家的画廊中,爱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 化身。
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相争辉,他的科学贡献,人类将万世景仰。
本书不仅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 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
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 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 画面。
同时,我们将在历史氛围中去理解爱因斯坦,也将在现实情境中 去悄然接受爱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爱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剑为当代物理学辟出一条新路,也曾以理性 之剑挥斩人间的妖魔鬼怪,而今天,这把理性之剑在哪里?我们是否 该去寻找这把理性之剑?这是爱因斯坦留下的一个硕大问号。
每一个走向21世纪的人都该在这个问号面前沉思默想,都应该接 过爱因斯坦的理性之剑,为和谐、公正的21世纪而努力
我的理想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
阳;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
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
囚鸟的理想是蓝天,树木的理想是大地。
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哪一个没 有远大的理想!是啊! 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他的生活就像在大漠 中失掉了罗盘,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