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

格式:doc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1: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
(草案稿)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起草工作组
二〇〇七年十月
目录
1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涉及的基本概念 3
3
4
5
2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分析 6
征信业务活动主体 6
7
8
8
9
3基础标准分体系 9
4主体标准分体系 15
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 15
15
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框架 16
业务标准分体系 21
征信业务运做模型 21
业务标准分体系框架 22
服务标准子体系 24
24
25
安全标准分体系 28
5监管标准子体系 38
38
39
6征信标准的实施 42
需要征信业自行制定的标准 42
44
,促进标准的实施 44
、培训、监管并重的手段,确保标准的贯彻实施。 44
45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草案稿)
1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涉及的基本概念

征信是适应社会化分工发展的需要,从信用交易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提供客观、准确、及时、全面的信用信息服务。从国际经验看,征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使用者也主要是银行,例如,美国征信数据的80-90%来自商业银行,征信服务的用户80%以上也是商业银行。所以来自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采集和面向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服务,构成征信体系的最主要内容。征信体系是金融体系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多种促进作用。
征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征信是指为信用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活动,在实践中表现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通过采集、调查、保存、整理及分析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提供信用报告查询,信用评价等服务,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主体在信用交易中识别交易对手的身份以及判断其信用状况的需要。征信服务本身不是信用活动,而是信用交易活动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工具。这类征信业务包括:信用信息登记、信用调查、信用评级。
广义的征信还包括信用管理服务,主要指利用已有的信用信息产品向社会提供信用风险的管理和咨询,分散、转移和减少信用风险的服务及技术支持,减少信用风险损失等征信增值服务。这类征信业务主要包括:信用管理咨询、评分模型开发等。根据征信的定义,征信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一)独立性
征信机构必须是独立于信用交易关系之外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资料。在对外提供信用咨询、调查和信用评估等服务时都处于独立的地位,确保征信活动结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只存在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用管理、风险管理不是征信。例如商业银行记录客户在本银行的信用信息用于客户管理或对客户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就不属于征信的范畴;政府各部门处于行政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将其履行监管职能过程中记录的信息集中,并依法向公众、信用机构或其他机构提供公开查询服务,这对准确判断和核实企业或个人身份,降低信用风险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只是政务公开,是为了便于行业信用管理,并不是征信。
(二)信息性
征信结构动的职能是收集散落于社会各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并以信用信息为原料,为信用交易主体或其他服务对象提供有助于其判断风险的信用信息服务。其本身并不参与授信方或其服务对象的经济活动,只参与价值的分配过程。如果作为第三方参与了授信方或其服务对象信用管理活动,也不属于征信范畴。
(三)客观性
征信活动涉及国家安全、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用信息的加工、整理、保存或出售,都必须基于客观中立的立场,依据真实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和方法,提供规范的征信产品和服务。
(四)时效性
由于征信对象的信用状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征信服务的结果反映的只是一定时期内的情况,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因此征信数据必须时时更新,以确保征信结果的时效性。
(五)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
征信是采集或评估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根据这一特点,对单纯通过分析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提供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如会计咨询公司等),应其并未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商账追收机构的业务不是收集或评估有关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而只是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