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d
Dd
比例约 3 : 1
配子
受精作用
P5
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D)
(d)
成对
一个
(如:DD、dd-纯合子
Dd-杂合子)
P 高茎 × 矮茎
F1 高茎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DD
dd
配子 D d
,雌雄配子
______结合
Dd
Dd♀ × Dd♂
D d D d
DD
高茎
3高 :1矮
受精作用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配子
1 : 2 :1
随机
F1 高茎 高茎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成对存在。
纯合子和杂合子
3、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基因)要分离,
每个配子只含其中一个遗传因子(基因) 。
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测交: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Dd
dd
D
d
高茎
矮茎
高茎
杂种子一代
矮茎
隐性纯合子
×
d
Dd
dd
1 : 1
配子
测交后代
请
预
测
实
验
结
果
?
基因组成
性状
比例
测交
分离定律:
一、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二、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中的细胞核遗传,
而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以及原核细胞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学研究常用方法:假说- 演绎法
孟德尔的研究历程: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引起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
,F2表现型之比为3∶1
,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B
自交 (自花传粉):
遗传因子(基因)相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交配的过程
一般指植物的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同株受粉(自交
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杂交: (正交和反交)
遗传因子(基因)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交配的过程
测交:
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交配类
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隐性性状: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
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
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类
亲本:相交的双方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子二代: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DD 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Dd
个体类
P
♂
♀
F1
F2
DD - 纯合子 -显性性状(高茎)
dd - 纯合子 -隐性性状(矮茎)
Dd - 杂合子 -显性性状(高茎)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能稳定遗传
拓展
显:隐=1:1
Aa:aa=1:1
Aa×aa
全显
Aa
AA×aa
全隐
aa
aa×aa
显:隐=3:1
AA:Aa:aa=1:2:1
Aa×Aa
全显
AA
AA×AA
后代的表现型
后代的基因型
亲代组合
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组合
全显
AA:Aa=1:1
AA×Aa
1.如果一株红果番茄的花(RR),接受了一株黄果番茄的花粉(rr),那么在红果番茄上结的果是( )
A.红色 B.黄色
C.红黄相间 D.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
A
2.某人是双眼皮(此为显性性状 ,用A表示),但是她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那么她的遗传因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