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中国哲学史.ppt

格式:ppt   大小:5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哲学史.ppt

上传人:阳仔仔 2022/5/28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哲学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 甄 武
导 论
一、何谓中国哲学
二、中国哲学的特质
三、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
四、中国哲学发展的状况
五、学习中国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一、何谓中国哲学
(一)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 甄 武
导 论
一、何谓中国哲学
二、中国哲学的特质
三、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
四、中国哲学发展的状况
五、学习中国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一、何谓中国哲学
(一)中国有没有哲学
(二)哲学之“一般与特殊”
(三)“哲学”的由来
(四)“哲学”初始含义
(五)“中国哲学”的含义
(一)中国有没有哲学
观点一,部分西方学者不承认 “中国有哲学”,顶多只有“思想”。“哲学只有一个”,即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它是唯一的范型。
观点二,中国有没有哲学,关键在于我们对“哲学”一词如何界定。
如果把“哲学”一词用来专指西方哲学,或认西方哲学是哲学的唯一范型,与西方哲学的态度、方法有所不同的学问而视为非哲学,那么,在这个层面上,中国思想、学问就不能叫作哲学了。
如果把哲学看作一类学问的总称,即都是思考宇宙、社会、人生等大问题,追求大智慧的学问,那么,无论东方西方的也都可以叫作哲学。
(二)哲学之一般与特殊
哲学之一般,一是说不分东方西方的哲学,所讲的概念、道理或哲学中的真理都是普遍的,二是对不同族群、不同时空的会面临和思考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异中有同。
哲学之特殊,指哲学观念总是通过具体的民族、种族、生存样态与生存体验来表现的;在思考或追问宇宙、社会、人生等大问题的方式多样。这体现了同中有异。
(三)“哲学”的由来
哲学这个词,拉丁文是philosophia,英文是philosophy,日本学者西周先翻译为“希贤学”或“希哲学”,后译为“哲学”。
晚清黄遵宪最早将其引入中国,后经梁启超等宣传,便很快成为普遍使用名词。
哲学作为现代的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14年,北京大学设立中国哲学门。1919年胡适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为这一学科确定了基本走向。
(四)“哲学”初始含义
“哲学”这个词直译为“爱智慧”。
爱的含义:一是热爱、追求;二是投入、沉醉或者陶醉。三是意味着一种境界、一种信仰。
智慧跟聪明、机灵不同,古希腊人认为智慧是神才有的,而人总希望向神靠拢,也希望具有神的智慧,因此去追求。
中文语词中,无原生的“哲学”一词,但分别有“哲”与“学”两字。
“哲”有两义:一指智也,二指贤智之人,如先哲。 《》
“学”有三义:“识也”、“觉悟也”、“效也”。《说文》《广雅》
中文的复合词“哲学”意味着有所识、有所觉悟且实践的明智之学。
(五)中国哲学的含义
1、广义的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的翻译与研究,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用语的比较,西方思维方式的吸收与批判,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中国的哲学创新等,都应当视为 “中国哲学”。
2、狭义的中国哲学
第一,指中国本土的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而言。
第二,中国哲学可以专指中国之一般哲学,也可以泛指中国之一切特殊哲学,如美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经济哲学等。
第三,从学科上看,中国哲学属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第四,从年代上讲,中国哲学(史)是指从远古哲学萌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哲学历史。
二、中国哲学的特质
(一)合知行
(二)一天人
(三)同真善
(四)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五)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六)既不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
二、中国哲学的特质
(一)合知行
(二)一天人
(三)同真善
(四)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五)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六)既不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
三、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
(一)天人关系问题
(二)两一关系问题
(三)知行关系问题
(四)义利关系问题
四、中国哲学发展的状况
第一阶段:创立期——先秦哲学。
中心问题是“天人性命”问题。儒家侧重解决天人之际中“人是什么”的问题及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道家侧重解决天人之际中“天是什么”的问题及万物所以为万物的问题。
标志性的人物、流派和典籍: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以及诸子百家著作和五经。
第二阶段:扩大期——汉至唐代哲学
中心问题:人如何超越现世而又不脱离现世的问题。
标志性的人物、流派和典籍:董仲舒、魏晋玄学、隋唐佛教与道教哲学及《五经正义》。
第三阶段:融会期——宋至清代哲学
中心问题:对佛道二教作内在性的批评、扬弃、消化,重建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论与本体论,解决中国人的精神归宿问题(信念、信仰、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