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答-学前教育课程论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
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格等和积极的行为、良好的心情和主动向上的精神,避免消极因素。
适宜性。适合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自然社会环境,不应干扰幼儿的活动。
审美性。为幼儿准备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美感和艺术熏陶。
目标定向原则的基本内涵与要求。173
内涵:课程组织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来进行,选择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组织方式。这是课程组织的第一原则,即目标定向原则。
要求:明确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内涵特点;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目标随时把握课程内容。
不要把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组织或教育追寻的唯一目的。
贯彻生活化原则的必要性?174
幼儿阶段的特殊性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生活
幼儿学习特点幼儿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生活化并不是与日常生活混为一谈。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践行生活化这一原则的?176
课程安排依照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展开;
课程内容依据节日顺序组织;
依据时令、节气变化规律组织课程
课程组织生活化是幼儿园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显著特点。177
活动化并不等于是具体的活动(不光包括可见的外部特征,更主要的是要引起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状态。)
为实现语言教育的活动性,教师应该怎么做?182
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言语发展的一般水平、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心中有数地因时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材料和资源,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
了解儿童言语的兴奋中心课题。
进行语言教育时,要情绪饱满,积极热情,声音悦耳,给儿童留下愉快的言语记忆。
课程组织活动化原则的实施要求。
要求:创设新颖刺激的外界情境;了解儿童的活动状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体性;增加师幼、幼幼以及幼儿与活动材料的充分活动。
幼儿园课程组织中为什么要贯彻游戏化这一原则?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游戏不是单纯的学习或教学
游戏本身具有动力性,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性”
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和乐趣化
教学游戏化是将教学等同于游戏(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情意过程;教学在幼儿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游戏化是针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
贯彻游戏化原则的基本要求。
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自愿;不可把所有教育都归之于游戏注重游戏的发展价值
不能夸大游戏的作用
综合化原则的内涵及具体要求。191
内涵:综合化是课程组织的一种指导思想,而非某种单一组织形式。它是指以有机整合的教育方式,统整教育内容,发挥课程的综合功能,实现学习者整体和谐发展的目标。动态的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化。
要求:目标综合化、内容综合化、教育方式综合化
家园同步原则的含义
因为家园共育是客观事实,即不论我们承认不承认,意识到还是未意识到,它都存在着;也不管我们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我们都在进行着共育幼儿的活动。而家园同步,则是为了使家园共育指向共同目标,是优化教育影响,减少教育浪费的课程组织原则。
师生同构的基本含义与注意事项。198
师生同构原则表明,作为学习者的学前儿童与教育者同是课程组织的主体,这具有相对性的双主体共同进行着课程组织过程,在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的同时,通过动态的交互联系,形成着一致性课程效应。
什么是潜在课程,其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特征是什么?214
潜在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
特征:潜在性、非预期性、不易觉察性、多样性
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潜在课程包括哪几个层面?215
物质—空间类:园林建筑——风格、方位、规模、新旧、装饰等;绿化美化——内容、形式、特点;活动室设置
——大小、照明、色彩、装饰、器具、图书等;声光色、温度、适度。
组织—制度类:教育内容与活动安排,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思想方式。
文化—心理类:正规课程,教育语言,教师的期望与态度,行为心理,师生关系。
潜在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价值?218
潜在课程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认识。
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许多片面理解和做法。
潜在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潜在课程还具有文化传递和社会控制功能)
怎样创设一个适宜于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220
最大可能地依据教育目标
有利于良好的全面的学习经验的获得
应十分重视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问题情境
学习环境应充满人情味,具有人文性
学习环境应具有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