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lajie 2022/5/2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1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老师应当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阅历,将数学学问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学的信念。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好玩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动身,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学问,把数学学问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相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特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学问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学问,而是充溢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休戚相关的活动。
  因此,我认为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动身,留意思索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阅历成为教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资源,一笔珍贵的财宝。
  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问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溢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
  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爱好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老师的操控实力、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亲密的关系。今后我肯定会更加仔细钻研教材,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3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细致视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记
  3.限速标记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里程碑、指路标记、速度表、限速标记,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相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了千米的相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动身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明?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明:(结合屏幕)
  ,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动身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br/>  (一)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驾驭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驾驭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起先,在新旧学问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