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9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17 文件大小:2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 )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3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考点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叫做声波。(2 )真空不能传声考点三、声速(1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2 )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3) 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 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声音的特征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 1 、频率:是指物体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符号为 Hz 2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整理编辑 zp学科物理授课时间学生年级八年级备注 2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1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人的听觉环保角度物理学角度噪声难听、刺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生活, 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振动没有规律,杂乱无章乐音好听、悦耳符合人们的需要,有益于人们的工作、学习或生活振动有规律说明: 噪声与乐音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会变成噪声。如商店为促销而播放的歌曲,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是乐音,而对一个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则是噪声。(2 )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 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 0 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30~40 dB ,超过 50 dB 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70 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突然暴露在 150 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3 )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措施或方法举例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 ,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考点七、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作用实例利用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听广播来了解国家大事;利用回声定位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探测海洋的深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