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67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

上传人:yzhlya 2022/6/2 文件大小:9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 阴阳五行
暨南大学医学院 刘红杰
中医学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原始意义: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意:气候的寒暖
古代思想家的应用:自然界各制约,使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不至于太过。阴阳双方对立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
例1: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例2: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
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
阳↑→阴↓,阳胜则阴病。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二)互根互用
互根,指阴阳各以相对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如:兴奋与抑制、气与血。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以互根为前提。
(三)消长平衡
消,减少;长,增加。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的不断变化。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在自然界可表征气候的正常变化,在人体则表征生命过程的协调有序。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在自然界表征异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则表明疾病的发生。
平衡,健康
失衡,疾病
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8种)
: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前者称为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后者称为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
2. 阴阳皆消皆长:在阴阳双方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前者称为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后者称为阴随阳消或阳随阴消。
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转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
(四)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的形式(2种)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
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
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部 位








脏与腑
六 腑
五 脏
脏与脏
心 肺
肝 脾 肾
脏内部
心 阳
肾 阳
心 阴
肾 阴
心——阳中之阳
肺——阳中之阴
五脏 肝——阴中之阳
脏 (阴) 肾——阴中之阴
腑 脾——阴中之至阴

六腑
(阳)
思考题
1、“背”、“腹”具体指人体哪些部位?
2、为什么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3、脾为什么被称为“阴中之至阴”?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由阴阳双方来推动和调控的。
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属阳,
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属阴 。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
正气,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阳邪致病,阳盛伤人体之阴,出现热证;
阴邪致病,阴盛伤人体之阳,出现寒证。

邪正之间的作用、斗争,均可用阴阳的消长失调来概括说明。
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


阴阳平衡


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实寒证


阳盛则热
阳盛则阴病
实热证
阴阳偏盛
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