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相矛盾教学重难点
这是自相冲突教学重难点,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自相冲突教学重难点第1篇
:
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冲突。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冲突
我的矛 我的盾
锋利 坚实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加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化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化。
六、延长练习。
1.激励学生依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爱好。
2.依据学生的爱好,老师做重点学问的讲解。同时,把学问卡送给学生激励学生课后自学。
自相冲突教学重难点第3篇
教材分析
《自相冲突》是一篇精读课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希望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时希望能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对于文言文学生虽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学习起来还是有肯定的难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我希望通过注释、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学生认知障碍点:因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学中都较少出现,学生认知起来较为困难,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冲突》,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述自相冲突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留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精确,同时留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老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化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读第一句话。提问:
从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说明句子大意。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好玩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
5.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6.说一说你对自相冲突这个成语的理解?
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四周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冲突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状况下合适呢?想一想、沟通。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练习:让学生演一演,情景再现,加强理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给身边的挚友或父母听
自相冲突教学重难点第4篇
一、教学内容
《自相冲突》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冲突》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化。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爱好。
2、引导学生通过发觉,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冲突》,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身读故事,留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精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