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城市道路设计
摘要: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设计人员的主观性等特点,提出了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协调沟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对设计阶段认效率,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这种能力的要求尤为重要, 要做忙而不乱,同时培养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
3 设计中的体会
总体设计
关于设计车速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各种指标的选择是以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为依据,道路等级、设计车速与规划及道路在路网中的作用有关。设计车速在一个工程中一般是一个确定的值, 但在包含道路、桥梁、隧道的项目中取值要灵活,因为坡度、半径和行车条件不同, 如主线计算行车速度根据道路等级取值为60km/ h 时,桥梁隧道由于具有较大纵坡, 视距难以满足60km/ h 的标准,以及保证主线汇人段的交通安全,设计车速可以根据实际行车条件选择。
条件许可时,平面设计指标尽量采用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值,利于行车安全和保证视距。对于采用小半径的情况, 特别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时,应注意圆曲线内侧的半径应大于规范要求, 即平面设计指标应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选取。
交通组织设计
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有利于道路设计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 内容包括人行过街间距、调头间距、公交车站间距、道路开口间距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 ~300m。城市中的人流量大, 道路的建设阻断了两旁的人行通行,适当的人行道间距有利于行车且保证行人安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主干路上开口间距宜≥300m。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交通需求大, 要正确引导, 盲目地开口不仅增加交通事故概率, 而且降低交通效率。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公交车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600m,合理的公交站间距为出行提供便利,使人车分离的交通设计更容易实现, 真正做到各行其道, 提高交通效率。调头车道间距一般为1km,与沿线的交叉口左转交通相辅相承,减少交叉口位置的交通压力和交叉口时间延误,提高路段的交通效率。
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规范提出了平纵曲线的组合关系及各种设计指标, 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 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等因素。
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 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 困难情况下应≤3%。现状道路交叉口应按规范设置纵坡, 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 内侧会大一些, 内侧曲线长度小, 外侧大, 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设计纵坡一般采用小于规范规定的推荐值, 除非特殊地形的要求, 如避免大量拆迁、挖方和满足道路横向连接等情况, 一般不要达到极限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