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篇 杂种优势利用
×
×
Yorkshire ♀
Landrace ♂
Duroc ♂
杜长大
PIC猪配套系
商品生产中为什么用杂种猪?
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5-10%),胴体品质好(2%);
产仔verdominance hypothesis)
亦称杂合性学说或等位基因互作学说。由Shull和East分别于1908年首先提出。
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具有不同作用的一对等位基因在生理上相互剌激,使杂合子比任何一种纯合子在生活力和适应性上都更优越。
每一基因座上有一系列等位基因,每一等位基因又具有独特作用,杂合子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生活力;
基因在杂合状态时可提供更多发育途径和更多的生理生化多样性。
以猪的日增重为例,假定纯合态的a1a1、a2a2、b1b1、b2b2、c1c1、c2c2的表型效应均为200克,杂合态的a1a2、b1b2、c1c2的表型效应均为220克,则F1优势的产生如下所示。
P a1a1b1b1c1c1 × a2a2b2b2c2c2
(200×3=600克) ↓ (200×3=600克)
F1 a1a2b1b2c1c2
(220×3=660克)
假定日增重由两对基因A1A2和B1B2控制,A1A1、A2A2、B1B1、B2B2表型值均为300g, A1A2和B1B2的表型值各为400g,且环境对基因的表现没有影响。则:
杂种优势
上位效应学说:
不仅等位基因间存在互作,非等位基因间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互作。
子一代上位:两个亲本品系的基因共同作用于杂种
AAbb × aaBB
亲本上位:结合在亲本品系中的不同纯合子上位基因以类似显性模式传递到杂种,这种杂种互作存在于亲本品系中。
AABB × aabb
假设同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和B基因的基因型个体每天增重为800g,而具有其它基因型的个体日增重为600g,且环境对增重率没有影响。则:
杂种优势
700
115
遗传平衡学说(genetic equilibrium hypothesis)
认为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在对杂种优势遗传机制解释上都不是完美的和全面的。杂种优势的遗传成因是复杂的。
杜尔宾(1961)认为:“杂种优势不能用任何一种遗传原因解释,也不能用一种遗传因子相互影响的形式加以说明…...显性和超显性学说只是杂种优势理论的一部分。”
蛋白质、DNA多态性可能是维持群体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增强群体的适应能力,保持群体的生活力旺盛。
(三)杂种优势的类型
个体杂种优势(individual heterosis)
亦称后代杂种优势(offspring heterosis)或直接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仔畜本身呈现出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
杂种仔畜比纯种仔畜在哺乳期间的生活力提高,死亡率降低,生长也较快;
断奶后的生长速度等有所提高。
母本杂种优势(maternal heterosis)
指用杂种代替纯种做母本时母畜所表现出的优势。表现在F1母畜比纯种母畜产仔多,泌乳力强,体质更强健,易饲养,利用期延长。
两元、三元杂交最为常用,提高繁殖性能。
父本杂种优势(paternal heterosis)
指杂种代替纯种做父本时公畜所表现出的优势。一般表现在杂种公畜比纯种公畜精液品质较好、性欲较强。
2. 杂交有可能获得亲本性状的互补性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
通过杂交,各个亲本所具有的不同优点,即优良性状往往可以相互补充而集中体现在同一杂交后代群体上。
互补性使得商品代畜禽的优点比任何纯种亲本都全面,提高了商品代畜禽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互补性得到的好处称为利润杂种优势(profit heterosis)
遗传互补性利用的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猪中胴体瘦肉率与肉质往往存在遗传拮抗,影响了在品种内通过选择法同时改良两性状的遗传进展。若能采用瘦肉率高的种群与另一肉质好的种群杂交,则可解决此二性状间的拮抗作用,且能充分利用性状互补,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瘦肉率较高、肉质也好的商品猪,获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例 1:
先用生长快的国外引进肉用型公鸡与产蛋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