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doc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2/6/1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深入领悟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感情,认识诗的艺术特色。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完成导学案上的题。
(三)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议论后,提问明确:描述了诗人周边夜晚时彷徨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哪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述了怎样一幅情景?学生议论后,提问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
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斜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村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郁闷和烦闷。
(四)品味解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解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学生议论后,提问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傍晚”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响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确立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烦闷、怅惘的心情。
2/5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学生议论后,提问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述了漫
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情景,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议论后,提问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
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
追怀祖先的落寞心绪。
(五)再读诗歌,学****写法
再读诗歌,领悟感情。
提问6: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学生议论后,提问明确:(1)用白描的手法写景。颔联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描述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2)借景抒情。用美丽的秋景和带着村歌式的田园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三、学****黄鹤楼》
(一)朗读诗歌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一学生范读,余生听评。
师范读诗歌,生仔细听清语音和节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自由读,读准语音和节奏,尽量读出情感。
齐读,读出诗的韵律美。
(二)认识知识,疏通文义
走近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动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学生参照说明,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有疑难寻求小组的帮助。
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完成导学案上的题。
3/5
(三)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诗的颔联写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黄鹤一去”把读者的视野引向茫茫远方;“白云千载”又让人联想到上下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只两句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创设出一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