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手把手教你融资1000万
摘要融资性售后回租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措施,始终是特殊行业或问题公司常用的融资措施,从开始,融资渠道比较开阔的上市公司率先转变观念,纷纷采用“售后回租”的措施进行融资,启动了售后回租新局面,而国家税务总局手把手教你融资1000万
摘要融资性售后回租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措施,始终是特殊行业或问题公司常用的融资措施,从开始,融资渠道比较开阔的上市公司率先转变观念,纷纷采用“售后回租”的措施进行融资,启动了售后回租新局面,而国家税务总局第13号文献的发布,表白融资性售后回租又得到税务部门的支持。本文从财税实务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对融资性售后回租的会计解决、税务解决措施进行对比,梳理、评析,同步和银行贷款融资作简要对比,盼望对实务工作有所协助。
核心词售后回租 融资租赁 纳税调节 融资成本
国家税务总局于9月8日发布《有关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发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示》国家税务总局公示第13号,明确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发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发售资产的行为,不拟定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发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本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公司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根据以往的观念,售后回租始终是问题公司常用的融资措施,在此前,国内“售后回租”多被航空和船舶公司采用,从开始,融资渠道比较开阔的上市公司率先转变观念,纷纷采用“售后回租”的措施进行融资,启动了售后租回新局面,而国家税务总局公示第13号的发布,表白融资性售后回租又得到税务部门的支持。面对信贷紧缩和不合理的资本构造,非上市公司也积极谋求合适的融资租赁机构,通过售后回租融资,从而缓和公司的资金压力。
售后回租,是指物件的所有权人一方面和租赁公司签定《发售合同》,将物件卖给租赁公司,获得钞票。然后,物件的原所有权人作为承租人,和该租赁公司签订《回租合同》,将该物件租回。承租人按《回租合同》还完所有租金,并付清物件的残值后来,重新获得物件的所有权。公司虽然临时放弃了物件的所有权,但仍保存了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将固定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有效缓和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的压力。但该种模式由于对标的物有比较高的规定,并且需要很高的融资成本。例如,租赁公司原则上不接受5年以上的设备进行回租,并且利率也会比银行高诸多,目前一般在10%左右。因此,回租的物件一般需要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及变现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案例对融资性售后租回会计和税务解决作简要分析。
案例:某机床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核心经营机械设备制造、机床制造、机械加工等业务。2月2日,公司发布公示,向某租赁公司申请办理售后回租业务,融资金额为0万元,融资期限为4年。公司置出资产账面原值24985万元,账面净值22414万,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不考虑估计净残值。此外,本次租赁保证金为1400万元,租赁服务费400万元。
租金支付措施为等额后付法,租金每三个月支付一次,总额合计万元,租赁期满,设备免费归公司所有。
一、会计解决分析
根据《公司会计准则——租赁》规定,售后回租交易不管被认定为融资租赁,还是被认定为经营租赁,承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