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莎莎内地遭遇水土不服:水土不服
在这里,没有CD、香奈儿、兰蔻等国际一线品牌,而更扫兴的是,这里主线就没有传说中的超低价。消费者们满脸困惑:此莎莎非彼莎莎? 港交所最新资料显示,莎莎国际核心股东陆楷于7月12日,场内减持公司好资生堂集团、佳丽宝集团、高丝集团、宝洁集团、科蒂集团、Pias集团等出名美容集团旗下品牌的官方零售商。但是,这些品牌在进驻内地莎莎后,售价相对于品牌专柜并无多大辨别。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难敌丝芙兰
中投顾问高档研究员薛胜文觉得,由于众多国际出名美容化妆品品牌专卖店云集在内地化妆品市场,而莎莎并不具有辨别于其他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别性特性,因此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莎莎很难在竞争剧烈的内地化妆品市场获得良好的发展。
3月27日,香港莎莎抢得头彩,其在内地的第一家分店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张。但乘兴而来的消费者们并没有尽兴而归。
据记录,香港莎莎当时的上海首店内销售的化妆品大概只有40个品牌,100多种品种,而在香港莎莎的香港店内则一般会有70个品牌,超过150个品种。在这里,没有CD、香奈儿、兰蔻等国际一线品牌,而更扫兴的是,这里主线就没有传说中的超低价。消费者们满脸困惑:此莎莎非彼莎莎。
在部分内地消费者所熟悉的香港莎莎店里,CD、香奈儿、兰蔻、资生堂等诸多国际一线品牌的产品,所有是以7折、5折甚至3折的价格发售的。<br和其赖以立身的低价方略施展不开宣布了香港莎莎内地第一炮的哑火。当时,香港莎莎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开店时间仓促,目前尚在和各大品牌的代理商洽谈之中,将会逐渐将这些品牌引入香港莎莎上海店。”但7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为什么尚未有改观,令人大感困惑。
据记者理解,自9月起,香港莎莎就已经开始了有关的筹办工作,时间不可谓不富余。而真正的因素是香港莎莎方面和国际一线品牌供应商的谈判受阻,双方分歧的焦点正是香港莎莎的标志性销售方略——低价。
4月12日,在香港莎莎上海首店新张半个月后来,丝芙兰淮海中路店宣布试营业,路易威登集团由此落下其在中国内地乃至亚洲化妆品零售店市场的第一枚棋。兰蔻、娇兰、纪梵希、雅诗兰黛、倩碧、圣罗兰、Dior等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在丝芙兰上海首店悉数登场,这和香港莎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就表达:我们看中的是互相的长期合伙,欧莱雅和丝芙兰所有不盼望把价格作为竞争的优势。除了顶级品牌赫莲娜外,欧莱雅旗下的兰蔻、碧欧泉等所有已进驻丝芙兰。而资生堂市场营销本部董事永井良规则觉得,资生堂的目的顾客群是年龄在25-35岁之间拥有高收入的白领女性,加盟丝芙兰,和资生堂的定位一致。
骨肉相生
在化妆品成本中,渠道成本所占的比重往往高达70%。而零售商自有品牌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渠道商的利润据为己有,因此自有品牌便成为诸多化妆品零售商获利的独门武器,屈臣氏就深谙此道。
在自有品牌争夺战中,丝芙兰占得了先机,自试营业起,其自有品牌“丝芙兰”就占据了店内的有利地形。丝芙兰自有品牌涉及彩妆、洗护、香水等,原产地均为法国,价格在30至150元不等,比起店中动辄成百上千元的国际一线品牌,丝芙兰自有品牌对于年轻女性顾客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香港莎莎则在上海淮海中路店开业半年多后来才推出了自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