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5
文档名称:

心律失常4 PPT课件_7.ppt

格式:ppt   页数:1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律失常4 PPT课件_7.ppt

上传人:小马匹匹 2014/12/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律失常4 PPT课件_7.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市一医院心内科 许放华
第一节概述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的异常。 一、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成,小部分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后者组成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 窦房结位于右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控制心脏正常活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底部、卵圆窝下、三尖瓣内瓣叶与冠状窦开口之间,向前延续成房室束。
房室束又称希氏束,穿过中心纤维体,沿室间隔膜向前直至室间隔的肌顶部分。先分出左束支后分支,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支系统。 左束支后分支粗短、较早呈扇形分支;左束支前分支和右束支细长,分支晚,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网,称为浦肯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
心室最早除极部位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
主动异位心律
被动异位心律
逸搏
生理性
病理性
房室间传导 途径异常
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阵发性 心动过速
扑动、颤动
干扰及房室分离
各种阻滞
预激综合征
三、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 窦性冲动异常:过速、过缓、不齐 2. 异位冲动异常:绝对或相对自律性增高 3. 触发激动:后除极 (二)、冲动传导异常 1. 折返激动:单次、多次 2. 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完全性(生理、病理)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静息心电图检查 4、长时间心电图检查(Holter ECG) 5、食管心电图 6、心电图运动试验 7、信号平均技术 8、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一、病史 应注意了解发作初始的情况,诱因,有无心脏病史,用药经过等。 若是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则应了解每次发作的症状,持续的时间,终止发作的规律,接受过何种治疗措施,效果如何。 特别要注意有无易患因素,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洋地黄制剂,排钾利尿剂的反应,及有无产生副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