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脑疝护理查房演示文稿.ppt

格式:ppt   大小:6,912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疝护理查房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6/18 文件大小:6.7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疝护理查房演示文稿.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疝护理查房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优选脑疝护理查房ppt
第二页,共二十四页。
脑疝的定义
颅内压持续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部分脑组织因受挤压而发生移位,嵌入颅腔裂隙或孔道,造成该处脑组织、脑神经2月10日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病史汇报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根据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该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有
意识障碍:与头部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脑疝形成:与颅脑损伤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不清有关。
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肺炎、压疮、泌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意识障碍
相关因素:与头部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
注意生命体征动态改变。
注意瞳孔变化,瞳孔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情况。
观察肢体运动和锥体束征。
观察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脑疝形成
相关因素:与颅内损伤有关。
护理措施:
降颅内压治疗,按医嘱给脱水剂。
定时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向。
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高流量吸氧。
控制液体入量,***每日补液〈1500ml。
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观察期间应作动态头颅CT扫描。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调节呼吸机参数、吸痰或辅助呼吸。
定时协助翻身、拍背。
注意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
保持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32~34℃、湿度40~60%。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与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基础护理。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有受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或减轻脑水肿。
供氧改善脑缺氧,促进脑组织恢复。
使用床档,给病人修剪指甲,预防抓伤,必要时使用约束用具。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避免擦伤。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潜在并发症:
肺炎、压疮、泌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护理措施:
保持头部与躯体在同一轴线上,有利于口腔分泌物自然引流。加强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炎。
保持皮肤清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压疮。
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导致窒息,预防肺炎的发生。
眼睑闭合不全者,涂以眼药膏或用眼罩保护,以防暴露性角膜炎。
严格按无菌操作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定时开放。
保持功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定时做肢体、关节被动活动。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装置的安放
严防在搬动过程中牵拉引流管,在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袋,并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出口的高度距侧脑室平面 10-20cm,以维持正常脑脊液压力。根据引流速度在此范围内适当调整高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是脑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等。因此当患者变换体位时,需要相应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引流管的护理
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当引流不畅或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5mL冲洗,动作要轻柔,冲洗时注入量与抽出量一定要相等,并可注入尿激酶2万U以利于血块溶解,并做好记录;或用手轻轻向外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穿刺处无菌纱布及引流袋应每天更换1次,更换前先将引流管夹闭,以免管腔内脑室液逆流入脑室。引流管在末端用络合碘或75%酒精消毒后再接引流袋 引流管结合部用无菌纱布包裹,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沿管道侵入脑室,引起脑室感染。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引流管的护理
详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引流速度
,每24小时分泌400-500mL。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引流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正常脑脊液是无色、亮、透明的,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脑脊液可呈血性但此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若引流液的血性程度突然增高,且速度明显加快,可能为再出血。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持续引流中的故障处理 :
防止引流管曲折,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或在严格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