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让每个孩子好奇心生根发芽.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每个孩子好奇心生根发芽.doc

上传人:pppccc8 2022/6/20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每个孩子好奇心生根发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每个孩子好奇心生根发芽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当前的 环境下,创新教育为何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您觉得创新教 育的落脚点在哪里?
辛继湘: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多次表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创新意识、态度和勇气。
记者: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辛继湘:我们先说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求异 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能力有关,对于这些思维能力,我们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一颗好奇心。这颗好奇心就是我们培 养创新能力最需要的东西。我们发现,两三岁的孩子最喜欢 问为什么,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些为什么却越来越少, 而那些大科学家们,却能长久地保持一颗童年时代的好奇 心。
好奇心就好比是一颗种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 是要给这颗种子提供适宜的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让这 颗种子生根发芽。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 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去发现, 去质疑。
在创造教育过程中,首先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比 斤斤计较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 学习和创造活动中,把创造融入到自己完整的生命之中,创 造的力量才能充分显现和发挥出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不可重复的,创 造性的活动总是与每个人独有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价值 取向、人生经历发生联系,这意味着创造教育十分忌讳强求 一致、标准统一,而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关注每 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风格,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
己的创造体验。
记者:您说的“好奇心好比种子"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其实创新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软肋”,即使在学术 界,也有不少人认为:“小学中学重点应学好基础知识,没 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提出的问题就没有质量,所谓'创新' 也只能是非常浅层次的。"您怎么看?您认为目前中小学生 形成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主要障碍在哪里?
辛继湘:教育,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教育不能太性 急,每个阶段的孩子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在中小学阶段,我 们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当下,功利主义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中, 对学生创造性的伤害比较严重。科学课程对于开发学生的创 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具有独到的优势,然而在学校 的科学课程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只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 现成的科学知识,尽可能快地学会一些技能技巧,甚至还不 是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而是解题应考的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功利的做法也在伤害着学生 的创造性。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知识,尽可能快地掌 握技能,尽可能符合社会所规定的标准,我们想方设法对学 生加以灌输和训练。例如在语文、历史等课堂上,如果学生 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只是形成一些技能技巧、掌握几种实 用的工具,而没有获得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精神启示,那么
就无法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及周围的生活,不会用 自己的头脑去总结、反思、发现生活的真谛,不会执著地追 寻人性的善美、探究人生的价值和真义,其创造性的生长也 就失去了心灵深处的精神滋养。
记者: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去营造民主平等的氛 围呢?
辛继湘: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