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成都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DOC48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2,314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DOC48页).docx

上传人:beny00011 2022/6/20 文件大小:2.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DOC48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成都市大数据(shùjù)产业开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1年9月
目录(mùlù)
一、开展根底、机遇(jīyù)与挑战7
〔一〕开展(kāizhǎn)根底7
(shèshī)完善7
突破300万,4G用户数超过1410万,拥有电信、移动、联通大区级IDC中心等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T3以上标准IDC机房13个,标准机柜容量近20000个,数据存储容量达1000PB级。完善的信息根底设施为大数据集聚开展提供了根底支撑。
2.数据资源丰富。
我市通过深入推进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两化融合、信息消费,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交互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根底数据库,及公民信息、企业信用等专题数据库,集中存储的交通数据、、800TB;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IDC运营企业存储数据总量接近900PB;全市网民规模突破千万,移动数据用户近2千万,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到达948M。数据资源会聚为大数据产业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源头根底。
3.人才资源富集。
成都教育资源丰富,全市共有58所高等院校和4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0多位两院院士、160多位国家“千人方案〞专家、7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年28万
word
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其中软件方向本科以上毕业生超过4万人,为大数据产业开展提供丰厚的人才储藏。以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为代表,建立起一系列大数据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团队不断涌现,为大数据产业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能。
4.产业(chǎnyè)根底雄厚。
成都是国家(guójiā)IT产业(chǎnyè)重要基地和中国(zhōnɡ ɡuó)软件名城(mínɡ chénɡ),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网络通信、软件效劳、信息平安等领域拥有较强优势,形成了比拟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到达4989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354亿元,%,%%。按全国大数据产业抽样数据口径,2021年我市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约180亿元。成都高新区依托软件和互联网产业根底,初步形成大数据研发运营产业集聚,并向天府新区延伸拓展,温江、崇州、郫都、金牛等区〔市〕县正在加速打造三医融合、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地理信息等各具特色的大数据产业开展功能园区。
5.应用市场广阔。
成都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信息消费和信息惠民试点示范城市,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应用广,电子政务支撑能力强。目前,电子政务云平台上线运行的业务系统超过230个,智能交通、城市管理、食品平安、环境保护、平安生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两化融合等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推进,先后启动开展人口信息综合分析、交通出行智能管理、平安生产综合监管等领域大数据应用试点。近年来,成都在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电子信息、健康医疗、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开展,为行业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市场空间。
〔二〕开展机遇。
1.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变革,为我市开展大数据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面临新旧轨道切换,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融合创新成为趋势,将带动作为我市主导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构建新格局,进而推动分布式系统架构、多元异构数据管理技术等大数据新技术、新模式快速开展,催生大数据产品、效劳加速迭代更新,助力大数据产业加快开展。
2.成都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推动大数据成为开启经济开展新空间的窗口。,%,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
word
,开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向中高端演进。在我市顺应时代形势、加快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和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的征程中,开展大数据产业必将成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开展、促进数字经济突破开展的重要抓手,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必将迎来重大开展。
3.建设全面表现新开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mùbiāo)定位,为成都大数据产业开展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当前,我市已全面开启建设全面表现新开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聚焦增强“五中心一枢纽(shūniǔ)〞功能,成都将迎来全方位创新开展的新局面,大数据以其特性能够成为推进供给(gōngjǐ)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公平普惠和便捷高效的民生效劳体系的技术根底,在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分享城市能级提升带来的巨大开展红利。
〔三〕开展(kāiz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