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迈克尔逊干涉仪改进创新实验.docx

格式:docx   大小: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迈克尔逊干涉仪改进创新实验.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6/21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迈克尔逊干涉仪改进创新实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迈克尔逊干涉仪改进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 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 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利用该 仪器的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接近相等的反射光⑴和透射光⑵,故
G1 又称为分光板。 G2 也是平行平面玻璃板,与 G1 平行放置,厚度和折射率 均与G1相同。由于它补偿了光线⑴和⑵因穿越G1次数不同而产生的光程差, 故称为补偿板
透过G1向着Ml前进,这两束光分别在M2、Ml上反射后逆着各自的 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达到E处。因为这两束光是相干光,因而在E处的观 察者就能够看到干涉条纹。
由 Ml 反射回来的光波在分光板 Gl 的第二面上反射时,如同平面镜反射 一样,使Ml在M2附近形成Ml的虚像Ml',因而光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自 M2和Ml的反射相当于自M2和Ml'的反射。由此可见,在迈克尔逊干涉仪 中所产生的干涉与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等效的。
当M2和Ml'平行时(此时Ml和M2严格互相垂直),将观察到环形的等倾干 涉条纹。一般情况下, Ml 和 M2 形成一空气劈尖,因此将观察到近似平行的 干涉条纹(等厚干涉条纹)。
(二) 公式解释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
单色光波长的测定
用波长为入的单色光照明时,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环形等倾干涉圆条 纹的位置取决于相干光束间的光程差,而由 M2 和 Ml 反射的两列相干光波的 光程差为
△ =2dcos i (l)
其中i为反射光⑴在平面镜M2上的入射角。对于第k条纹,则有 2dcos ik = kA (2)
当M2和Ml'的间距d逐渐增大时,对任一级干涉条纹,例如k级,必定是 以减少cosik的值来满足式(2)的,故该干涉条纹间距向ik变大(cos ik值 变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这时,观察者将看到条纹好像从中心向外
“涌出”,且每当间距d增加入/2时,就有一个条纹涌出。反之,当间距 由大逐渐变小时,最靠近中心的条纹将一个一个地“陷入”中心,且每陷入 一个条纹,间距的改变亦为入/2。
因此,当M2镜移动时,若有N个条纹陷入中心,则表明M2相对于Ml移近 了
d = N (3)
反之,若有 N 个条纹从中心涌出来时,则表明 M2 相对于 Ml 移远了同样的距 离。
如果精确地测出M2移动的距离△ d,则可由式(3)计算出入射光波的波长。
测量钠光的双线波长差△入 钠光2条强谱线的波长分别为入1 = nm和入2 = nm,移动M2, 当光程差满足两列光波⑴和⑵的光程差恰为入1的整数倍,而同时又为入2 的半整数倍,即
k1 入 1=(k2 + )入 2
这时入1光波生成亮环的地方,恰好是入2光波生成暗环的地方。如果两列 光波的强度相等,则在此处干涉条纹的视见度应为零(即条纹消失)。那么干 涉场中相邻的 2 次视见度为零时,光程差的变化应为
L = k入1=(k+1)入2 (k为一较大整数) 由此得
入1 一入2 ==
于是
△入二入1 一入2 ==
式中入为入1、入2的平均波长。
对于视场中心来说,设M2镜在相继2次视见度为零时移动距离为△ d,则 光程差的变化△ L应等于2卜d,所以△入=(4)
二、 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