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doc

上传人:周瑞 2022/6/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10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5例)和参照组(5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常规手术治疗情况下才能进行切除, 前后组筛窦、额窦、上颌窦、蝶窦进行针对性的窦腔开放;⑤若术中发现有脓液流出, 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吸取, 脓液清理和吸取时需要全部吸取, 不可留下残余。
手术结束后, 需填塞膨胀海绵,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和止血药物, 在止血完成后, 定时对鼻腔分泌物进行清理, 观察黏膜肿胀程度, 并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症状严重评分、术后鼻黏膜恢复时间、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次数、VAS评分峰值。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上颌窦口狭窄或闭锁、鼻腔粘连等;采用1~5分为患者的鼻部症状进行评分, 鼻部症状为鼻塞、头痛、流鼻涕、嗅觉减退、鼻漏、面颊部疼痛、鼻部疼痛7项, 其中1分为效果良好, 5分效果极差, 分数越低, 表明治疗效果较优。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严重评分比较 术后2周,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严重评分为(±)分, 明显低于参照组的(±)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2. 2 两组患者术后鼻黏膜恢复时间、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次数、VAS评分峰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鼻黏膜恢复时间(±)d短于参照组的(±
)d, 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次数(±)次少于参照组的(±)次, 术后疼痛度VAS评分峰值(±)分低于参照组的(±)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 持续时间长, 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的特点, 极易合并鼻息肉并发颅眼症状, 导致患者长时间内被流脓鼻涕、头部不适、嗅觉减退等病症影响, 目前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 部分患者还会接受穿刺冲洗治疗[3, 4]。
以往常规手术治疗措施虽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由于视野不佳以及鼻部较小的影响, 手术往往不能完全彻底的清除病变, 反而较为容易对周围的正常黏膜组织造成损伤, 在术后出现感染和并发症的几率增加, 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并且由于未能完全彻底的清除病变, 患者在术后复发几率会增大。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创新,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这种微创手术方式被逐渐地频繁应用, 这种方式与常规手术的最大区别在于视野优势, 医生通过鼻内镜能够观察到患者的病变情况以及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 提高手术成功率。另一个优势则在于对患者鼻部破坏小, 由于常规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