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听课后的思考与建议.ppt

格式:ppt   页数:50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听课后的思考与建议.ppt

上传人:doc2088 2014/1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听课后的思考与建议.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课后的思考与建议
高一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讨
案例一学生为何没反应?
一位教师在讲“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节时,给学生写出了一个等式,让学生验证,这个等式是: . 结果不少学生没有反应,坐着不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最后教师只有自己给学生讲解,通过画图来证明这个等式.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这个例子能给我们哪些思考?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这个例子能给我们哪些思考?
思考一:教材上在“思考交流”板块中明确提出“举例验证下列等式,并与同学交流”,与教师的指令比较,只不过多了“举例”两个字,但是,学生便于操作,而且不同的学生可以举不同的例子,最后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都有话可说,人人可以参与. 去掉“举例”两个字,学生就感到茫然,因为加大了难度,类似的等式如何验证以前还没有见过,所以,影响教学时间应当与教师教学指令不明确有关.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这个例子能给我们哪些思考?
思考二:如何去验证一个等式?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或是从两头到中间?等式证明在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即使见过,也是一些很具体的代数恒等式,本案例中的等式相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感到困惑很正常. 这恐怕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加以强调的。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这个例子能给我们哪些思考?
思考三:如果要举例,可以举哪些例子?
思考四:如果通过画图去验证,画哪些图合适?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这个例子能给我们哪些思考?
思考五:“举例验证”和“验证”虽然只差两个字,但是其要求相差甚远,举例只要能给出一个例子即可,但是验证恐怕要精确一点了。
类似的,“请大家看书”,“请大家分组讨论”等教学指令都存在要求不明确的问题,影响着教学效率。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建议一:这里还是按教材提法,“举例验证”比较好,“验证”加大了难度,影响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
案例1 学生为何没反应?
建议二:对于如何验证一个等式,如何举例,教师最好能提前从解题方法的角度给以讲解或强调,避免学生在验证时无所适从。教材要让学生验证两个等式,教师是否把第一个等式,也就是刚才讨论的等式从不同角度给学生示范验证,第二个等式由学生独立完成?
案例二例题应当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必修1第二章第2节是“函数的表示法”,教材内容主要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一位教师在讲这节课时,对三种表示方法一带而过(同学们,我们初中学过函数的哪些表示方法?学生: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接着开始讲解例2(例1在上节课已经讲过),为叙述方便,我们抄录例题及讲解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