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jie 2022/6/25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相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亲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习阅历,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相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亲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习阅历,设计了“竞赛成果”“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探讨和思索,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简单,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实行给出几个实例,就干脆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供应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详细案例。
  《老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体验、沟通,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相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假如按教材的编排依次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详细的学问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驾驭状况。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定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觉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比的化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试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打算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试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沟通。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干脆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分组探讨一下。
  40:360===1:9
  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