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doc

上传人:彩霞 2022/6/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拒绝行为
丰新娜 [摘要]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研究者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盘的纷纷那里说:“我想跟你们一起玩。”纷纷说:“不行,我们这里人已经满了,你到别人那里去吧。”于是贝贝就走开了。在这一事件中,纷纷为自己的拒绝找到了一个双方都比较认可的理由。对于被拒绝的幼儿来说,间接拒绝比直接拒绝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当理由较有说服力时,被拒绝幼儿往往能欣然接受拒绝,不易产生冲突。

2 用非言语型行为拒绝
非言语型行为是指单纯借用目光、表情、姿势、动作而不伴有语言的行为方式。㈨例如,在下楼做操时,小白对走在前面的胖胖说:“今天我们一起玩骑自行车吧!”胖胖转过身对着小白摇摇头,就向大型玩具那边走去。再如,做操时贝贝拿着做操的小棍戳了戳前面的莉莉,说:“往前走!往前走!”莉莉站在原地就是不肯往前走,扭动着身子不让贝贝再戳到。在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受动幼儿就是用非言语型行为来拒绝的,一个以摇头表示拒绝,而令一个以拒不执行来表示抗议。

(二)无回应型拒绝
这是拒绝行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指的是那些没有明显行为表现的拒绝方式。笔者在记录时特别注意排除了那类受动幼儿没有接收到施动幼儿行为意图的情况,因为这类事件本身尚未构成互动。例如,小李和小丁在玩穿线游戏,到了游戏结束的时间,小李对身边的小丁说:“该收玩具了。”小丁没有任何回应,继续顾自玩着,小李看见小丁没有动静,自己也继续玩了起来。在这一事件中。为了排除小丁没有听见小李说话的可能,笔者事后追问过小丁,小丁说她是听见小李让她收玩具的,但是她还想再玩会儿。

三、幼儿拒绝行为发生之后


在拒绝行为之后,可能发生两类情况:一类是互动双方平静地结束互动,整个互动事件就此终止:另一类是双方再一次开启互动,其中包括双方因为拒绝而产生冲突,或是施动幼儿调整策略后再次开启请求、支配等互动主题。

(一)平静地结束
平静地结束互动是指在拒绝行为之后施动幼儿对此不再有任何反馈行为,事件就此结束。例 如,在玩娃娃家时,花花拿出篓子里的一团蓝线对笑笑说:“我们拿这个给宝宝做一件衣服吧!”笑笑看了看说:“不要,穿着毛衣太热了。”于是花花把蓝线收了起来。在这一互动事件中。花花在遭到笑笑拒绝之后,接受了笑笑的理由,双方没有因此产生冲突,花花也没有再进行任何策略调整以说服笑笑,双方是在平静的状态下结束这一互动事件的。

(二)冲突的产生
Garvery(1984)认为冲突是由拒绝、否认、反对、禁止与意见不合引起的。拒绝行为发生之后,如果施动幼儿对此有所不满或执意要受动幼儿接受他的想法,双方就很容易发生冲突。例如,户外游戏时,蓓蓓找到小虹说:“把你手里的飞盘给我玩一会儿。”小虹说:“我还没有玩够呢,不给!”于是蓓蓓边用手去抢边说:“你都玩了很久了。老师说一个玩具不能玩很久的,让我玩一会儿。”小虹用手护着飞盘,蓓蓓硬是从小虹的怀里抢走了飞盘,边跑开边说:“你已经玩很久了,该我玩了!”在这一事件中,小虹的拒绝让蓓蓓很不满,她认为小虹该让大家轮着玩。在蓓蓓的第二次请求被小虹以行为拒绝时,两个人的冲突达到了顶峰。蓓蓓不再跟小虹“讲道理”了,而采用“硬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调整策略再次开启互动
当施动幼儿的意图遭到拒绝时,许多幼儿会调整策略再次开启互动以达成自己的意愿。这种情况在大班幼儿中更为常见。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大致有以下三类。

1 协商
协商是幼儿在遭到拒绝之后运用最多的策略。协商的具体方式有:解释说明、友好劝说、运用补偿、寻求新选择、分享交换等。例如,户外游戏时。小宝对正在玩爬格子的宁宁说:“让我玩会儿吧!”宁宁说:“不行,我还没有玩够呢。”小宝拿出一个飞盘说:“那我拿这个飞盘和你交换吧。”宁宁想了一会儿说:“好吧。”说完拿着飞盘去别处玩了。在这一事件中,小宝运用了分享交换的策略,宁宁在得到补偿的情况下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爽快地答应了小宝的请求。再如,在爬攀爬架时,胖胖发现婷婷和丁丁两个人共爬一个架子,就对他们喊:“你们不能一起爬一个架子的,很危险。”婷婷和丁丁回头看了看胖胖,继续往上爬。胖胖走近了大声说:“你们不能爬一个架子的,你们看这个架子在晃了,你们会掉下来的,快下来吧!”丁丁朝下看看,对婷婷说:“好像是在晃啊,我们还是下去吧。”于是他不再往上爬了。在这一事件中,解释说明、友好劝说的策略起到了作用。当然。施动幼儿运用协商策略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说服对方接受,也有协商不成而平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