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东庆奎 玉米螟属鳞翊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玉米主要害虫,正常年份玉米受害株率高达30%左右,减产1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东庆奎 玉米螟属鳞翊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玉米主要害虫,正常年份玉米受害株率高达30%左右,减产1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一、玉米螟虫害的症状
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人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人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二、玉米螟为害加重原因
1、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年冬季气温上升,春季回暖早,使幼虫滞育时间短,不经过长期寒冷的冬季,提前解除滞育状态,死亡率大大降低。冬季平均气温提高l℃,%。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t,相对湿度在60%1)22:。雨量和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相对湿度达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6~8月份雨水充足,也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
2、玉米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增大,秸秆转化率低,虫源基数增多。~,由于密度增大,导致田间湿度增大,为玉米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其成活率随之提高,虫源基数也随之增多。
3、长期以来农民不重视防治。现在有很多农户没有意识到玉米螟为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可行性,也不懂得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技术。再者,玉米螟在玉米心叶为害时,常规的喷药方法对其仿效降低,因此2代玉米螟发生往往较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选择高抗虫害玉米品种,能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
(2)消灭越冬虫源。在春季玉米螟蛹羽化之前,将上一年的秸秆完全处理干净,把玉米秸秆及穗轴当燃料烧掉、粉碎还田或沤制堆肥等,未处理的可用药剂封垛等。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轻田间螟等。
(3)人工去雄。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地块,在玉米抽雄初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上危害,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消灭一部分幼虫。
2、白僵菌防治。
(1)封垛时间: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大约在5月10~20日。也可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即可实施封垛。
(2)喷粉法:将每克含孢子量300亿的白僵菌粉按每立方米玉米秸秆7克,,在玉米秸杆垛(或茬垛)的茬口侧面每平方米一个点,用木棍向垛内捣洞50~70主要的防治玉米螟方法。在5月中下旬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开始复苏活动前,把白僵菌喷施在玉米秸秆垛中,杀虫效果可达80%左右。
(3)喷液法:一般每立方米玉米秸秆用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