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29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案课题: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授课对象高二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并能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 2 、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正真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3 、学****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重点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设想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七节, 所选短文重点阐述了“不忍人之心”含义及其属性。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需要“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 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德行深厚的君子。本版块文字较为浅显, 所以学****时可着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作者的“仁义礼智”的思想, 引导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培养他们的方正之心, 并以仁义礼智为标准努力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 2 、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正真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3 、学****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孟子“四端说”。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儿歌《三字经》)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 儿歌《三字经》,我想,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 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 那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 “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 ”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板书文题) 二、具体研****课文(一)研****第一则选文 1 、听示范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文段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并自主归纳文段中的文言基础知识。(教师幻灯片展示) (1 )生字词:怵惕( chùtì )恻隐( cè) (2 )通假字: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若火之始然(3 )特殊句式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3 、师生齐读课文,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幻灯片展示) (1)、孟子强调“人性本善”, 提出“性善论”。阅读文段, 思考:“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学生思考并明确, 教师板书)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 谈谈你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的理解。(老师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展开,举例阐释“四端说”, 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总结)具体情境由课堂生成。(3)、在孟子看来, 仁义礼智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 他是怎么论述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这“四端”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它们是统一的整体。(4)、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