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儿科面试题二.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科面试题二.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29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科面试题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⑵. 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 适宜剂量, 联合用药, 规律用药, 坚持全程, 分段治疗,按类治疗。 8. 结核性脑膜炎中期( 脑膜刺激期):约1~2周。有颅高压表现, 颅神经障碍, 部分有脑炎表现。①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年长儿多见,婴幼儿则常表现前囟隆起紧张。②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呕吐,多呈喷射性呕吐,尖叫, 惊厥, 可伴有脑积水征。③颅神经和脑实质损害: 最常见的颅神经障碍有面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瘫痪等。脑实质损害多表现为肢体瘫痪、多动、失语、手足徐动或震颤等。患儿可有感觉过敏。④烦躁与嗜睡交替出现,以后逐渐进入昏睡状态。 9.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⑴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昏迷者应鼻饲。注意眼、口、鼻及皮肤的清洁,定期变换体位,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⑵抗结核治疗:采用四种药物联合应用。①强化治疗阶段,疗程 3~4 个月。②巩固治疗阶段:总疗程不少于 12 个月。⑶糖皮质激素: 在足量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同时, 适当加用激素能减轻中毒症状, 抑制炎症渗出降低颅内压,减少粘连,防止脑积水生。⑷降低颅内压①脱水治疗。②利尿。③侧脑室穿刺引流。④腰穿减压, 鞘内注药: 适应于 a 颅内压较高, 激素及甘露醇效果不好, 而未作侧脑室引流者,可试用鞘内注药; b 晚期病儿或炎症控制不好以致颅内压难于控制者; c 肝功能不良, 口服 INH 被迫减量或停用者; d 脑脊液蛋白量在 以上的患儿。适当放出一定量脑脊液以减轻颅内压。同时给予 INH 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 3 岁以上每次注入 INH 50mg 及地塞米松 2mg ;3 岁以下剂量减半。开始时为每日 1 次, 1 周后根据病情改为隔日 1 次、 1周2 次及 1周1 次, 10~ 20 次为 1 个疗程。⑤脑外科分流手术治疗。⑸. 对症治疗 1 抗惊厥: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肌注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或安定静注或肌注等。 2②合并周围神经炎或肢体震颤、精神过度兴奋、多动者,给予安定、维生素 B6 、 B1 、安坦等。③有脑血管及微循环障碍时,可用血管扩张药物。④纠正水电解质的碱平衡。九、感染性疾病 1. 麻疹治疗⑴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⑵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的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烦躁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剧咳时用祛痰镇咳剂。治疗各种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 A ,有干眼症者, 1~4 周后应重复给予维生素 A 制剂。⑶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2. 脊髓灰质炎治疗: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⑴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卧床休息,隔离 40 天。避免劳累、肌注及手术等刺激。肌肉痉挛疼痛可予热敷或口服镇痛剂。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及维生素 C, 可减轻神经组织水肿。有条件可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400 mg/(kg · d) ,连用 2~3 天,有减轻病情的作用。早期应用α-干扰素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100 万U /d 肌注, 14 天为一疗程。⑵瘫痪期瘫痪肢体置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地巴唑 ~ mg/(kg · d) 顿服, 10 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