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劳动合同法教案.ppt

格式:ppt   大小:779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劳动合同法教案.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7/3 文件大小:7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劳动合同法教案.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劳动合同法教案
2、地域规定
劳动合同法实行之前依据地域规定而拟建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有规定的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按现行执行。
3、用人单位劳动规章
①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制定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
②用人单位规章制发展
2、构成的缺陷
①不利于竞争
②不利于就业选择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量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的劳动关系截至该项劳动任务完成后即自然终止。
六、劳动合同试用期与服务期
(一)劳动合同试用期
1、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所构成的劳动关系处于非正试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
2、现代试用期存在的问题
①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
②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
③试用期过长
3、试用期限
①3个月——1年以内的 试用期1个月(不超过),
②1年以上——3年以内的 试用期3个月内,
③3年以上——无固定期限 6个有月以上。
4、试用期的次数
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①不能再次约定的不同的试用期
②各自可以约定的不同的试用期
③试用后不得延长或增加试用期
5、不同约定试用期的情况
①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能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也不得约定试用期。
6、试用期不成立的情况
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②规避其他法律规定
7、试用期工资
①不得低于本单位最低档工资
②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的80%
③发放具体数额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试用期的解除
1、解除理由: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2、解除的条件
①应具备明确的录用条件
②录用条件
③在试用期限内
(二)服务期制度
1、服务期的概念
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者因享有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诺必须为用人单位工作期限。
2、约定服务期的条件
3、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责任
4、服务期间劳动者工资调整
(三)商业秘密与竞争限制协议
1、商业秘密
①一义: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和经营信息。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
②构成商业秘密的要件!
A、不为公开
B、权利人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
C、具有实用性
D、具有经济性
③保密协议的内容
A、涉及范围
B、具体要求
C、保密期限
D、用人单位的责任
E、违约责任
F、争议的解决
2、竞争限制协议(广义与狭义之分)
A、竞争禁止是指对与特定权利人具有特定法律关系的特定人的行为予以禁止。
B、竞争限制约定与保密条款关系。
C、竞争限制的分类。
因禁止对象不同分为

因禁止作用不同分为
董事、经理
一般员工
在职期间
离职后
D、竞争限制的适用主体:
即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
E、竞争限制的代偿给付
代偿给会是指用人单位在让劳动者承担竞业禁止义务时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七、无效劳动合同
1、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签定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因而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
2、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
3、表现形式:
①期诈、胁迫、乘人之危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
③违反国家法律,双法规的强制规定
4、无效合同的确认
①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②人民法院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一)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3条第2款规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二)履行的要素
1、履行主体
2、履行标准
3、履行期限
4、履行地点
(三)履行原则
1、实际履行
2、亲自履行
3、全面履行
4、协作履行
四、对约定不明的履行
1、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的履行
解决:①重新协商
②适用集体合同
③按照同工同酬原则
2、劳动条件约定不明的履行
解决:①协商解决
②适用集体合同
③适用有关规定
二、劳动报酬
(一)工资与工资分配
1、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
(二)工资分配
1、实施原则:
①按劳分配原则
②逐步提高原则
③用人单位自主分配原则
(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最低工资的概念
是指劳动者无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法定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
2、确定最低工资原则
①综合平衡原则
②基本生活保障原则
③企业负担能力原则
(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1、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