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州大学学生动物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 2014年10月2日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班
生科121
姓广州大学学生动物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 2014年10月2日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班
生科121
姓名
廖怡诚
学号
1214100058
实验课程名称
动物生理学实验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四、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指导老师
潘顺波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通过蛙的屈肌反射,观察脊髓反射某些基本特征,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二、实验原理 
从皮肤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三、实验仪器、材料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小烧杯、小培养皿、小滤纸片、棉花、秒表、纱布、%和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步骤 
(一)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1、取一只蛙,毁脑,固定在支架上。 
 2、分离左后肢坐骨神经穿棉条备用。将蛙左后肢最长趾浸入1%硫酸溶液2-3mm(最好不超过10s),立即记录时间。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记录,此为屈反射时间。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部位。重复3次,取平均值。 
   3、用手术剪刀在左后最长趾环切并剥离皮肤,刺激该趾,记录结果。 
   4、分离右下肢腿部的坐骨神经,用一细棉条包裹游离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一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隔一段时间用1%硫酸刺激右下肢脚趾的皮肤,直到没有出现屈反射为止。随即用沾有2%硫酸的滤纸贴在青蛙胸部,若出现搔扒反应,则把滤纸拿走,用清水冲洗干净,隔一段时间后再用沾有1%硫酸的滤纸贴在青蛙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