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演奏分析
摘 要: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是由贝多芬创作的,是小步舞曲这种音乐体裁中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深受演奏者的喜爱。笔者简要分析了乐曲的曲式结构,提出了对音乐的理解,期望对演奏《G大调小步舞曲》每一个连线的结尾音,都需要踩下钢琴的右踏板延音踏板,保证连线结尾音时值的同时,使音色更加饱满。
第二乐段的音乐素材与第一乐段不同,每两个小节一句,共四个乐句,演奏力度由中强开始,第一乐句音乐上行演奏力度渐强,达到乐句的最高音A音八度音程,将音乐推入高音区,与第一乐段中低音区形成音区对比。第二乐句音乐又突然转入下行,造成音乐的大起大落,增强了音乐的起伏感。将听众的心迅速提起又落下,引起听众的注意。第三乐句在低音区反复在B和升A之间级进下行重复,演奏力度是强的力度,音乐音区回到低音区。仿佛年轻小伙想要对姑娘表达爱意,但又欲言又止。年轻小伙沉浸在想要表达爱意的踌躇之中,始终不能鼓起勇气向美丽可爱的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意。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演奏时左右手的音程要逐渐用力连贯演奏,左右手的音程演奏时要注意弹齐,并注意音程与音程之间的衔接要紧密,右手上行,左手下行。双手音乐反向进行。增加了音乐和声的宽度,使音响更加饱满。
第二乐段第二乐句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节奏,使音乐快速下行,演奏时要注意音乐的方向感,十六分音符的演奏要注意清晰干净,并与之后的音程通过指法的合理安排衔接得天衣无缝。第二乐句的后半句要突出小符点的节奏,增加音乐的戏剧情绪,仿佛年轻小伙对美丽、善良、可爱的姑娘表达爱意时对姑娘欲言又止的复杂内心世界思绪的描写。第三乐句更加突出小符点节奏,一方面增强了音乐的舞蹈节奏感,另一方面表达了年轻小伙想要向美丽姑娘表达爱慕之情,但又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爱慕之情而思绪万千的踌躇感受。第四乐句第一个音标有重音力度记号,演奏时要集中手臂的力量突出演奏,仿佛年轻小伙此时很懊恼生气,怨恨自己不能鼓起勇气向美丽的姑娘倾诉自己内心对姑娘的爱慕之情,错失了向姑娘倾诉真情、表达爱意的良好时机。
2 三声中部演奏分析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三声中部,三声中部是小步舞曲一类三段体乐曲的中间部分,由于古代乐曲中这种中间部分常用三个声部演奏,因此至今仍有称之为三声中部的。[2]三声中部的曲式结构是单二步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重复演奏一次,音乐从高音区开始,第一乐段开头部分以跳音为主,穿插两个音连线的演奏方式演奏,中间部分以长连线为主,之后紧接着三个音的跳音。整个乐段以八分音符的节奏从头演奏至尾,只有最后一个音的时值是四分音符,增強了乐段的结束感。第一乐段由不可分割连续进行的一个长乐句构成。左手伴奏部分以小节为单位,每一小节三个音一组的连线演奏分解和弦,演奏时注意每个小节一个连线,每个连线与每个连线之间抬手将音乐断开,在第十八小节和第十九小节的前两个八分音符连线的演奏时,为了突出右手八分音符连线的连贯性,作曲家加入了两个踏板,演奏时不要忘记踩下踏板,踩踏板时要注意与右手连线的手的动作要同落同抬,保证两个音的连线音值饱满地演奏。
第一乐段跳动的音乐仿佛是表现年轻的小伙马上要从没有勇气向美丽的姑娘表达爱意的踌躇思绪之中果断地走出,此时美丽的姑娘在年轻小伙身边轻快地跳起舞来,轻快的舞步、曼妙的身姿、优雅的气质、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