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赵杰全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观赏和喜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观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赵杰全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观赏和喜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观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1、这两首都是田园诗。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因人、因诗而异,各有其特点。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两首诗的详细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展比拟。
2、观赏《蝈蝈与蛐蛐》一诗,可依据它上下两局部相互照应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所表现的大自然的无比美妙和无限生气。观赏《夜》一诗,要抓住夜景的静谧、漂亮的特点,体会蕴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
3、教学诗歌,不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在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专心领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解释①,教师补充。)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宠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出名篇《蝈蝈与蛐蛐》,从今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闻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愁闷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颜色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顺、清丽而又梦幻般舒适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抱负。他主见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像”进展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眠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