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及背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无非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习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巩固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初一新生虽对学习习惯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好的习惯并未广泛形成。如,有21人认为提前预习是好的习惯,但只有2人认为自己能够做到;有22人认为课后复习重要,但也只有5人能够坚持;在同意按时完成作业是好的习惯的39名同学中,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的也只有23人,等等。这表明学生的认识与实际做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帮助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重道远。
(二)学习基础不够好,有畏难情绪
通过对学生学习困惑问题的归因,我们发现初一新生在列举出的21个困惑中有17项指向个体的主观原因,其中包括有不会的题、上课走神、语文不好、数学不好、英语不好等等;将学习困惑的原因归就于外在条件的包括课目太多、老师讲课太快、作业太多和学习难度压力大等。从中不难发现初一新生入学基础不够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信心,从而将在学习中常见的不会做题、学科学习有压力等作为主要的困惑。而教师的一些教学细节,如讲课快、难理解等则被学生认为是导致学习困惑的主要外因,这对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一定要求。
(三)对教师期望值高
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初一学生在问卷中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其中有38人希望老师能多辅导、帮助;有7人希望老师讲慢一点,有6人希望老师多讲几遍,此外诸如希望多监督,少留点作业、多提问,等等,虽然诉求较多,指向分散,但从中亦可以看出处在从儿童期向少年初期发展过程中的初一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体现在学习上希望能得到教师帮助的期望值也高,这为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进步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可能。
  针对初一新生的开放式的调查问卷,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现新生学习中的不少问题,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校的生源情况,是对东铁营二中校情的一次简单梳理。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需要关注: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他/她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小学阶段学习经历的影响,新生中存在一定的学习畏难情绪。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对于学习基础不太好,学习困惑较多的学生而言,成功仍是成功之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适合学生学的游戏、问题、作业等,通过不断积累的小成功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使教师、家长的“要我学”变为学生自身的“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他/她们的内在需求。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形成则会成为持久、稳定的力量,轻易不会改变。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更是生活的态度。
问卷表明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较为向往,并能够指出好的习惯包含的基本内容,这既有同伴教育的结果,也有学生个人的学习总结、反思。但问卷也反映出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并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有好习惯的同学并不多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