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剧烈进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难: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业地域类型的亚洲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特别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依据详细信息进展,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肯定的。假如某地降水稀有,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进展浇灌农业,则它可以进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旧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进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养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阅历)和娴熟程度。
10、留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抱负的环境,但并不是全部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富强往往会促进城市的进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进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留意城市化水平凹凸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分: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兴旺高,城市化速度慢,而进展中仍旧低于兴旺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当熟悉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消失于兴旺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进展到肯定阶段消失的,也不是必定会消失的。
20、留意区分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根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