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心躁也。
5《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i)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in)焉? ”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儒 (bia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6),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u),神弗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Wo)。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e),登轼而望之,B: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u)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 u)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zhQ乱,望其旗靡(mi),故逐之。”
a《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i),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xie)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yl)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yl)妄自菲薄(f&b6),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i)罚臧否(zdngpi),不宜(yl)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yl)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ao)陛下平明之理,不宜(yl)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6u)之、费祎(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e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D补阙(que)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chong),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品ngzh4n)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qing)颓(tui)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zhEgshi)、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 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h6u)。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qing)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b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Ci)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号钝(dtin),攘(心明)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enzhuo)损益,进尽忠言,则攸(y6u) 之、祎(yi)、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you)之、
祎(yi)、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U);陛下亦宜(yl)自谋,以咨谢(zo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兰亭集序》王羲之(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a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1)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5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一觞
(shang)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eng)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yu),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晤(wti)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3i)之外。虽趣 (qu)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 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l),未尝不临文嗟悼(da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an), 齐彭殓(sha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