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名:浅谈马致远杂剧创作和代表作《汉宫秋》
姓 名:郭小平
学 号:
专 业:汉语言文学
浅谈马致远杂剧创作和代表作《汉宫秋》
莫怨春风当自嗟.”(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人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料到也。(唱)
[双调新水令]锦豹裘生改尽汉宫妆,我那么索看昭君尽画模样。旧恩金勒短,,怎承望!
(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唱)
[驻马听]宰相每商量,,小家儿出外地摇装。尚兀自渭城衰洌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偏您那么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摄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和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渐渐唱者,我和明妃饯一杯酒。(唱)
[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渐渐地捧玉角。朕本意待尊前睚些光阴,且休向劣了宫商,您那么和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驾唱)
[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回头儿却绕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诗云)
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
[殿前欢]那么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妻时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光镜里妆,风流相,,几时似苏武还多?
(番使云)请娘娘行罢,臣等来多时了也。(驾云)罢罢罢,明妃你这一去,休怨朕躬也。(做别科,驾云)我哪里是大汉皇帝!(唱)
[雁儿落]我做了别处姬楚霸王,,送女客萧丞相?
(尚书云)陛下不必挂念。(驾唱)
[得胜令]他去也不涉驾海紫金梁,枉养着这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持,俺可甚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秧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尚书云)陛下,咱回朝去罢.(驾唱)
[川拔棹]怕不待放丝缰,,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假假设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假设是他不恋凭您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一字王。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心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兄弟]说甚么大王不当应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笙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
在这第三折中,作者首先刻划了在敌人屈从的情况下,汉元帝内心的惆怅情绪。其次描写王昭君在番汉交界处,留下“汉家衣服”,举一杯酒望南浇奠后,纵身投江。这些正是主题明朗化的代表.
事实上,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中作者热爱生活、自然、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作者赞美向往的是一种摆脱了功名钱财纠缠、无身外之物烦扰、内心宁静的生活,是一种质量得到升华、生命不断延续的生活——可以说,他的厌世、愤世、避世的思想正是根源如此。
马致远大多数杂剧效果不是很强,写实才能较弱,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情节上也不够曲折,人物塑造上比较苍白,自我表现的成分却过多。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马致远杂剧的曲文充满着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共鸣,这一点前文已经加以阐述;其二,语言艺术高超。马致远杂剧的传言偏于典丽,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
总之,马致远杂剧风格可谓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在元杂剧作家中独树一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群音所编杂剧》将他列于元人三首,也就不是为奇了.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录曲馀谈》中如是说:“余于元曲中,得三大杰作,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莆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云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
《汉宫秋》演述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汉书》、《后汉书》对昭君的生平事迹略有记述:历史上的昭君平民出身,元帝时被征选入宫,,“入宫数岁,不得见御”.恰值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汉,元帝欲挑选美人赠送单于,昭君固不满汉宫,“积悲怨,乃请掖庭会求行”,辞别寒痹室时,元帝才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室”的倾城倾》首次打破原历史事实,虚构了画师毛延寿的形象和作画索贿的情节,但昭君严辞回绝,毛延寿脑怒成羞,成心点破美人图,使她长期身置冷宫。后来单于求婚,元帝“按图以昭君行”,临别时才发现昭君实为“貌为后宫第一”。但是覆水难收,只好忍痛割爱。马致远《汉宫秋》在遵循历史事实的根底上继承了小说《王昭君》的创作方法,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