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doc

上传人:apanghuang26 2017/6/21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
引言
中国是拥有古老悠久的历史,且在古代的各朝代中,文人对民间街谈巷语及乡野神异怪谈的搜集极为热衷[1]。尽管当时的文人还并未形成系统的学科意识,但他们的搜集整理却使原生态的民间文学转化成了再生态民间文学。而《搜神记》即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其是从传统历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进行考察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因此,文章通过《搜神记》中异类婚恋型故事文化的分析,进一步对其中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民间爱情文化心态作了相应的阐释。

《搜神记》中共有40余则的婚恋故事作品,其中异类婚恋型故事占了30则,按其所婚对象分为人神鬼及人兽婚恋型,其中人神婚型有《杜兰香》、《园客》、《董永》、《弦超》、《河伯婿》、《如愿》等11篇,人鬼婚型主要有《贾文合》、《王道平》、《紫玉》、《汉谈生》、《钟繇》等9篇。人神鬼婚恋型故事是汉族文化圈内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神话所内涵的民间文化往往传递的是超乎个人的集体潜意识,有着较为深厚的时代内涵及文化渊源。

众所周知,家国属于同构关系,犹如子女百姓及妻室同僚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说国是家的宏观构造,家是天下理论便得到极大推崇,由于其根本出发点是家,目标是能够获得世人的青睐及认同[2]。然而,在当时社会动乱及朝代更换频繁的时代,一般人的生活状况,不仅物质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而且精神也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而此时佛教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及道教长生不老消灾免祸的思想大肆渗入民间文人及劳苦大众的观念里,其思想的广为流传,使得民间百姓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其中人们的财富及多子多孙的向往自然而然地同神灵的庇佑及恩赐联系在仪器,而善恶有报的朴素思想也被极为合理地融进了佛教的因果报应体系当中。因此,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人神鬼婚恋型故事便是极为合理且自然了。
由于人鬼殊途,民间百姓不能像圣皇天子那样轻易获得神的血统,因而百姓要得到神鬼的保佑和帮助,只能一方面同神鬼交亲,另一方面多行善事。而两方面相比较自然而然同神鬼交亲的方法最为迅速。于是承载了佛道两教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百姓,在凭着对家族兴盛的一腔热情及朴素向往的基础之上,只能把精神寄托于神鬼之上。而《搜神记》中人神婚型均以神女下凡助男子的形式表现,而男性皆以这样的机遇获得相应的好处。比如为众人所知的《董永》中织女下凡自愿与其结合,为能帮助董永还债,织布百匹,十日而毕。《弦超》中天上玉女与弦超结为夫妻八年,弦超往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丰富,缯素用之不尽;卷四《河伯婿》中男性与神女相处三日之后便得到赠送的钱十万、药方三卷。诸如此类的人神婚恋故事数不胜数,且其中的神女通常都是来无影,去无踪。
而相对于人神婚恋故事来说,人鬼婚恋故事即显得极为阴森,至始至终带着一种濒临死亡的气息。从《搜神记》中的人鬼婚恋故事可得知,其结合大多是因为前世夙愿孽缘,而流传于民间的人鬼婚恋故事大多是含有佛教轮回报应的气息。但是其与人神婚恋故事相同的是男人始终是受惠者。比如在《汉谈生》中讲述谈生与一半夜来路不明女子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子,尽管鬼女最终离去,但男人还是得到了珠袍相赠,且最后谈生及儿子双重受惠。另外《紫玉》与《驸马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