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心得.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6/21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年中考历史备考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 年历史中考备考心得体会李清会今年的中考已经胜利结束,本届毕业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郑校长、李校长、赵主任通过课堂教学听评课方式的直接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所任班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回顾一年的教学,体会如下: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中考尽管有选拔功能,但大多数的试题是基础题,再说万变不离其宗,对教材基础的掌握是中考决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授课阶段就狠抓这一点。①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金钥匙,学生一旦对求知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这样会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较少的时间内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们不仅在授课语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结合教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但不应该排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这也是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不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言之无物,因此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双休日再适当巩固。③让学生从体系上去掌握基础知识。平时的授课中就重视让学生由点成线再形成面构成体系,既容易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又容易使学生牢固掌握它。二、注重能力培养。现在的考试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心中的知识是一盘散沙, 想在中考中具有应变能力,那是天方夜谭。因此,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课本,比较对照,重新组合教材,“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一方面在一轮复习时就要让学生对每课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中国古代史归类为 8个专题,近现代史归纳为 10个专题,和世界历史归纳为 5个专题。这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专题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后特别要引导学生去如何分析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答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敢于表达自己对题目解决的独到见解。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三、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初三的复习习题训练非常重要,在练习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习题为最佳。初三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我们在选题过程中,坚持适量性原则。下大力气,精选习题,把学生救出题海。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②整体性原则。整个初三阶段的复习如果分成两个轮次,我们在选题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根据每个轮次地复习目标进行选题:一轮复习按教材章节顺序切块复习,选题要体现基础性,强调覆盖面,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二轮复习体现专题原则进行复习,选题要注重本学科内知识的纵向联系,要体现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目的是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做后几天(或一、两个星期)的时间的复习回扣课本和进行适量的综合训练,教师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③适应性原则。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两年的中考题。《考试说明》强调考生对学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