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运用价值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 (Mind Map) 或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 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广大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 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实际需要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
、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 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引导,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 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
极正面的引导, 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师生
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 所以可以让广大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 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因材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 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 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 并发现其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好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 也能够关怀个体, 关怀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
、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 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外部环境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出信息,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关注和利用信息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
3
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
略。
内部环境 : 教师的教常常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常常备课只备课本不备学生,缺少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互动的环节, 无法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激荡,产生出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 而学生的学常常由于学生在讲授的教育方式下,长期扮演被动的角色, 并且面对过多的标准答案与规范, 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提出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是怎样学习的,通常教师会在黑板上写
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会根据课堂学整齐完整,但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的主导地位牵制住, 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所掌握的知识的部分, 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不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受制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之下, 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任何个人的思考和创意,这样的一种线性而非根据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
珍妮特 . 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 : 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
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 : 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
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 : 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因此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怎样思考,特别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繁
重的课程,面对大量的信息, 提高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让学习更为高效,更赋创新力是如今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
网状的神经元, 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 思维导图正是这种
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 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
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 不
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
使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 更能创造
4
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