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元典文化自然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思想。他们的涉猎面极其广泛哲学、政治、医学、社会学、法学等无所不容。当然,美学、艺术也是他们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既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元典文化自然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思想。他们的涉猎面极其广泛哲学、政治、医学、社会学、法学等无所不容。当然,美学、艺术也是他们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既然是元典文化,理所当然就是中国艺术开展的根源所在。其中老庄的哲学思想影响无疑是最深远的。
1老庄思想在中国画艺术上的表达
1.1老庄思想对中国画笔墨技法上的影响。其一、水墨画的盛行。传统的中国绘画一直是以墨为主要原料的,所以有时候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或彩墨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中墨色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国画自古就有七分墨,三分色之说。其二、虚实结合的普遍应用。以虚衬实,这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原那么。中国的山水画将这种虚实关系发挥到了极至,有画处是黑,无画处是白,这便是中国画最单纯的虚实构造。一张以白纸为底的画纸。在未着笔描画之前.犹如一个孕育着无穷生命力的混沌未开的宇宙,而一旦用蘸墨的笔画在纸上,似阴阳交互生成,萌动着勃勃的活力。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子宇宙观中的虚无,也就是化生万物的生命根源。在老子?开篇第一章中,李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此二者(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认为有和无,即虚和实是一切微妙的总门。庄子继而又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庄子刻意?)后来清代画家笪重光开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签?)这就是说,中国画的空白并不是真的虚无,而是和实景、真景一起构成一种浮动着无穷气韵的境界。它的空白表达的正是虚灵的艺术之道。
1.2老庄思想在中国画表现语言方面的影响。其一、物我两化。简单的分析传统的绘画,可以说是艺术家主体我对客观世界的物的描绘。因此物和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画家们最早注意的问题。传统的西方绘画中,我是被动表现客观世界的,达芬奇告诉我们,最值得夸奖的绘画,就是对自然最真实的描绘。中国绘画那么力求将写实的再现和浪漫的表现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艺术理论的直接来源实际上就是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夫得是(自然之道),至美至乐也,(?庄子天子方?)庄子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美的,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最美的境界。人应当顺应自然,与天为徒,保养自己的天然本性,就可以游心于至美~至乐的境界。当庄子出游,走到濂水的桥上时,望着水中鱼儿,就会自然坦言倏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庄子秋水)当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之后竟然困惑自己是蝴蝶变的,还是蝴蝶是自己变的。这些都展现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但这种顺应自然并非西方人单纯的被动再现,而是要和天地相融于一体。我国的艺术家也正是遵循着这种规律,善万物之盛时,感吾生之行休。在自然中寻找自我的感情寄托,有感而发,缘物寄情。见秋天之落叶,叹人生之短暂;见白莲而求干净自爱。这些西方传统绘画中所不屑表现的普通的自然草木,在我国艺术家的笔下,却极具生命力,成为他们高尚情怀的载体。如王冕画梅花时题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板桥题竹咬定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