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碳排放交易市场与欧盟市场的对比.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碳排放交易市场与欧盟市场的对比.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7/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碳排放交易市场与欧盟市场的对比.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碳排放交易市场与欧盟市场的对比
7
[摘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权交易是目前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是把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当企业的碳排放量大于其持有的碳排放权配额,企业》中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20%”。中国作为进展中国家,在乐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坚持“进展优先”的原则,“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18%。与欧盟确定减排目标不同,我国制定的碳减排目标是一个相对减排目标,只是降低了碳强度,不愿定会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没有明确的减排目标就无法设定一个有效的碳配额初始总量,给碳减排带来不确定性。在碳配额总量把握上,欧盟市场接受“从上而下”的确定方式,而中国市场接受的是“从下而上”的方式,前者由欧盟委员会统一设定碳配额总量,然后通过确定的方式将碳排放配额支配给各个成员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配额总量更客观公正且符合实际。而我国所接受的“从下而上”的方式简洁导致碳配额供应过剩,由于每个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倾向于多报数量。此外,欧盟市场的配额总量依据确定比例逐年下调,欧盟《2009年第29号指令》规定在2013年初始碳排放权总量基础上,%的线性比例往下调,保证了碳排放确定值逐年下降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而中国市场尚未有相关举措。从支配方式来看,拍卖法让企业需通过购买获得碳排放的权利,从一开头就保证了碳配额的稀缺性,不管是供应方还是需求方都将在碳市场上更加活跃。而在免费的支配方式下,企业所持有的碳配额往往高于它历年的排放,市场需求特殊小,市场简洁消逝配额过剩的状态。是否接受拍卖法支配初始配额是碳交易市场能否成功有效运行的关键。目前,欧盟的电力、能源等行业从2013年开头完全接受拍卖法,其它行业逐步实现拍卖法全面掩盖。而目前中国市场上碳配额基本是免费的,拍卖所占比例特殊小。免费配额核算标准、存储机制和新进入者碳储备机制这三者影响着市场上配额供应数量。目前,不管是欧盟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存在碳配额过剩导致碳价失效的状况,中国市场状况尤为明显。合理地设置这三个要素是优化市场供应结构的关键。欧盟市场接受基准线法核算免费碳配额的数量,这种方法依据企业排放设备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最低的10%的排放标准计算。它使得碳效率高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配额,反之,碳效率低的企业需通过市场购买碳配额来满足其超额的需求,它促使企业改进节能环保技术,提高碳效率。我国除了深圳试点外,其它试点均接受历史法和基准线法相结合的方式核算免费支配配额。历史法也叫祖父法,参照企业历年碳排放数据来核定免费配额的数量。通过这种方法,碳排放越多的企业获得越多的配额,而碳排放越小的企业则获得更少的配额,成为市场上碳配额的需求者,极大地减弱了企业减排的动力。另外,对于新进入企业,欧盟规定新入者预留数量不超过初始配额总量的5%,而且电力行业新入者需完全通过拍卖活动猎取配额。相比之下,中国7个试点也预留了新进入者碳配额,但是许多量限制,重庆试点新入者可以自主申报完全免费的配额。
4

4结语

第一,借鉴欧盟碳排放市场的相关举措。通过对比发觉两个市场的进展进程和背景都特殊相像,都是在国际气候协议的背景下实行的举措,欧盟市场启动更早,进展更为成熟,成效也更为显著。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在总量计算,支配方式和核算标准等多个方面与欧盟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应抓住这些差异,相应地进行完善。比如,在总量计算上,把“自下而上”的总量计算方面变成“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从国家层面集中计算配额总量,再通过确定的方式支配给下面的各省各市。在支配方式上,免费发放为主的支配方式变成以拍卖为主,以保证碳配额的稀缺性和碳价的有效性。不管是欧盟交易碳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存在碳配额过剩、价格失效等问题。如何妥当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时所应考虑的重点。其次,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的意识和力度。中国作为进展中国家,在连续进展经济的同时,制定了相对宽松减排的目标。中国碳市场存在监管不严,执行相对宽松,没有统一明确的实施细则,企业被动履约,参与交易的乐观性不高,现行的减排措施没能很好的激励企业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减排意识和力度不够。因此需从政府层面开头,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意识和力度,进而影响企业。第三,建立多元化温室气体减排体系。碳市场机制设计具有高度简洁性,即使欧盟碳市场也是成就与教训参半,并没有完全实现理论上的预期。碳排放交易只是通过经济手段间接地促进了减排,激励了企业开发和接受节能环保技术。如要取得显著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效,不能仅仅依靠碳排放交易,还需要协作其它更行之有效措